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赏析
题目详情
世说新语两则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友人.
赏析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赏析、《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友人.
赏析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看了 世说新语两则赏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新闻道德法规,新闻美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著作选读,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作 2020-05-16 …
系统分析也称需求分析,以下不属于系统分析内容的是A.新系统功能分析B.程序结构分析C.新系统效益 2020-05-23 …
系统分析阶段的首要工作是()。A.新系统的目标分析B.新系统的环境分析C.新系统的业务分析D.新系统 2020-05-24 …
赏析世说新语.言语其三,孔融被收 2020-07-25 …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我们正在努力学习外语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一个富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精神振奋 2020-08-01 …
英语翻译1.新闻采访2.媒介经营管理3.传播学4.新闻学概论5.电视新闻6.新闻写作7.新闻编辑8. 2020-11-07 …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 2020-12-03 …
英语翻译以中工国际为例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在收入方面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分析了新收入准则的确认方面存在的 2020-12-16 …
贾平凹溪流赏析200字从语言清新隽永、明朗灵动结合原文进行赏析,文章显著特色物我两融进行赏析(两点任 2020-12-22 …
下面是为新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中任选一条赏析。(2分)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2021-01-20 …
相关搜索:世说新语两则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