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福州州学经史阁记朱熹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
题目详情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福州州学经史阁记
朱熹
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振,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滩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
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
然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本文选自《才子的散文》,有删改)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
A、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 劝:劝告,劝说。
B、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 逮:逮捕、捕捉。
C、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 干:追求,求取。
D、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 加:追加,加倍。
(2)以下四组选项中,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组是___
①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 ②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
③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 ④记诵训诂文词
⑤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 ⑥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福州州学的学风,本是东南一带最为浓郁的。但近年来,因为教育培养不得法,不知本末,导致风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长的人对此忧心忡忡。
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学的根本。“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学习也就变成了追求名誉、禄利的工具而已。
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开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后为学生“宁其居”、“严其防”、“严其法”,并为他们储书建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观点。
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颇。比如,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书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清,这是书的罪过。这一观点就值得批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
②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
福州州学经史阁记
朱熹
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振,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滩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课试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惟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诸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
予惟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也。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
然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论议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本文选自《才子的散文》,有删改)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
A、于是学者竞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 劝:劝告,劝说。
B、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 逮:逮捕、捕捉。
C、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 干:追求,求取。
D、予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 加:追加,加倍。
(2)以下四组选项中,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一组是___
①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 ②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
③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 ④记诵训诂文词
⑤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 ⑥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福州州学的学风,本是东南一带最为浓郁的。但近年来,因为教育培养不得法,不知本末,导致风俗衰弱,读书人也无法振作,德高年长的人对此忧心忡忡。
B、朱熹认为,彰明品德,自成新民,并力求做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治学的根本。“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学习也就变成了追求名誉、禄利的工具而已。
C、常滩孙来到福州,先开示以古人的教学之意,然后为学生“宁其居”、“严其防”、“严其法”,并为他们储书建阁,等等举措,符合朱熹“本末有序”的观点。
D、朱熹的观点有些未免失于偏颇。比如,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朱熹却认为天下的书越多,道理就越昏昧不清,这是书的罪过。这一观点就值得批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尝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
②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劝”,勉励.B项“逮”,赶得上,比得上.D项“加”,超过.故选:C.(2)全都符合朱熹“学之有本”的治学观点的是①③⑤,其余属于“末”.故选:B.(3)D.朱熹并没有认为道理昏昧是书的罪过,他说“...
看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有一根铁丝,剪下他的三分之一还剩下四分之一米,剪下的剩下的比较()A剪下的较长B剩下的较长C不能 2020-05-13 …
王师傅每小时能加工零件28个,比张师傅每小时生产零件数的三分之一还少2个,张师傅每小时生王师傅每小 2020-05-22 …
王师傅比李师傅多干五分之一的工作,李师傅比王师傅用的时间多八分之一,王师傅和李师傅的功效比是幼儿园 2020-06-03 …
穆公访诸骞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穆公访诸骞叔.蹇叔 2020-06-15 …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词(一定要是古代的诗人写的)不要现代的另外以“师生之间”写一篇作文,我想用古代的名 2020-06-22 …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2020-07-15 …
下列对课文《师说》第2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2020-11-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 2020-11-29 …
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B.则以兵围所寓舍C.道之所存, 2020-12-24 …
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B.则以兵围所寓舍C.道之所存,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