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究竟出自哪里 是李白还是明代洪应明,还是 陈眉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版本?意思是什么?(请详细具体,
题目详情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究竟出自哪里 是李白还是明代洪应明,还是 陈眉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版本?
意思是什么?(请详细具体,
意思是什么?(请详细具体,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上面的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看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荣辱得失把它换几个意思相同的成语(词语)是什么?.荣辱得失的意思把它换几个成语或者是词语意思差不多 2020-05-13 …
"得宠思辱, 2020-05-16 …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2020-06-19 …
英语翻译1、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2、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3、尧之治 2020-06-22 …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增长成语:受宠受辱都不在乎,只因个人得失而动心成语: 2020-07-03 …
与(宠)辱偕忘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去(国)怀乡沙鸥翔(集)春和(景)明吾谁(与)归打括号的字 2020-07-16 …
1、你认为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三位思想家有什么共同之处?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对郭松涛有什么影响 2020-11-14 …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尤其是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多次侵犯,几近亡国灭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 2020-11-22 …
著名电影《红河谷》让西藏古城江孜蜚声国内外,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游览电影里描述的1904年西藏人民英勇抗 2020-12-06 …
1901年,梁启超提倡以“民族主义”有效抵御外辱;1903年后却只讲“国家思想”而再提“民族主义”,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