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原诗是什么样的啊
题目详情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原诗是什么样的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关于《七步诗》及其产生的背景,见于《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可知在刘宋时代,此诗尚颇为人们熟知,且有故事流传.好诗总是禁而不止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高水平的名著,其中的材料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史料.据此则《七步诗》自应确认为真.
又《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世说》,其中《七步诗》的文本也是六句,仅个别字句略有异同.只是此诗的文本有繁简之别,另有一种四句本,《文选》卷六十任彦昇(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陈思见称于七步”句下李善注引《世说》云:
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文字比较简略,不知是李善所见之《世说》即已如此还是他在引用时有所删节.由六句压为四句,很像一首唐人的五绝.古书注释中的引文往往并不严格按照原文引录,为简明起见可以有所省略,而为了引文的通妥流畅起见,又相应地改易少数几个字.这种作风到晚近以来还有,某些老派学者的引文有时不尽忠实于原文,就是这种老传统在起作用.
与六句本原诗相比,李善注所录之四句本保留了它的主要内容,而将诗的前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删掉了.删掉这两句,诗的妙喻仍在,主要意思也没有变化:拿豆秸草作燃料来煮豆子,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如此相煎甚急——现在是亲兄弟相煎甚急,令人不胜感慨.
此后更流行的文本则将李善注所引本的首句改为“煮豆燃豆萁”(《诗纪》卷十四引“一作”本).这样一来,诗的开头就把豆和萁一道提出,更便于为下文张本,看上去要比一开始就突如其来地说“萁在灶下燃”更稳妥自然一些.这一改动不知出于何许人,其人实为高手.
曹植原作六句本显得比较古朴.这首诗的生长点在于燃豆萁煮豆子,那么煮豆子是要做什么呢,诗的前两句说得很明白:“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是当时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先把豆子煮熟,然后让它发酵,加上盐和若干香料,做成“豆豉”或称“盐豉”,不加盐的则为淡豉,均为美味,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汁液,尤为常用的调味品(详见《齐民要术》卷八《作豉》).在魏晋时代,豆豉算是新兴的美味,所以曹植在诗中详细言之.而到唐人或更后的读者心目当中,“豆豉”乃是十分普通的东西,“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些话完全可以不去多说.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文学创作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从《七步诗》的变迁看去,改诗有时同科技水平之与时俱进也不无关系.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西晋的一个小故事:“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北方贵公子王济(武子)看不起从南方来的“亡国之馀”陆机,以羊酪为天下美味,而陆机则以蓴(莼)羹来与之对垒.做蓴羹须下盐豉,味道才能勾得出来;陆机认为羊酪虽好,也就相当于未下盐豉的蓴羹——北方的美味乃是二流货色.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当时北人南人互存偏见,所以往往有这样斗法式的问答,现在看去颇不足为训,但由此可知盐豉在魏晋时代的地位甚高,也可知曹植写诗时为什么那样不惜笔墨.
这样看来,今天重编注曹植的诗,《七步诗》应予录入,并当以《世说新语·文学》所引之六句本为准;至于后来的变成四句的删节本(李善注所引者)和进一步修改本(《诗纪》所引者),可以不管,也可以作为附录列入备考.前人或谓《七步诗》“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其说颇有见地,但乃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比较论;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曹丕打压迫害乃弟曹植用心良苦,手法甚多,原因无非是曹植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一度似有可能继承父王曹操的地位.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曹植防范、报复甚严,无所不用其极.帝王式的思维往往如此.专制主义导致人性严重异化,中国古代皇室成员中父子、叔侄、兄弟们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史不绝书;但是就此写诗的人不多,好的更少,此《七步诗》所以可贵而传诵甚广也.■顾农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可知在刘宋时代,此诗尚颇为人们熟知,且有故事流传.好诗总是禁而不止的.《世说新语》是一部高水平的名著,其中的材料往往被视为重要的史料.据此则《七步诗》自应确认为真.
又《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世说》,其中《七步诗》的文本也是六句,仅个别字句略有异同.只是此诗的文本有繁简之别,另有一种四句本,《文选》卷六十任彦昇(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陈思见称于七步”句下李善注引《世说》云:
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里文字比较简略,不知是李善所见之《世说》即已如此还是他在引用时有所删节.由六句压为四句,很像一首唐人的五绝.古书注释中的引文往往并不严格按照原文引录,为简明起见可以有所省略,而为了引文的通妥流畅起见,又相应地改易少数几个字.这种作风到晚近以来还有,某些老派学者的引文有时不尽忠实于原文,就是这种老传统在起作用.
与六句本原诗相比,李善注所录之四句本保留了它的主要内容,而将诗的前两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删掉了.删掉这两句,诗的妙喻仍在,主要意思也没有变化:拿豆秸草作燃料来煮豆子,本是同根生的东西如此相煎甚急——现在是亲兄弟相煎甚急,令人不胜感慨.
此后更流行的文本则将李善注所引本的首句改为“煮豆燃豆萁”(《诗纪》卷十四引“一作”本).这样一来,诗的开头就把豆和萁一道提出,更便于为下文张本,看上去要比一开始就突如其来地说“萁在灶下燃”更稳妥自然一些.这一改动不知出于何许人,其人实为高手.
曹植原作六句本显得比较古朴.这首诗的生长点在于燃豆萁煮豆子,那么煮豆子是要做什么呢,诗的前两句说得很明白:“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是当时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先把豆子煮熟,然后让它发酵,加上盐和若干香料,做成“豆豉”或称“盐豉”,不加盐的则为淡豉,均为美味,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汁液,尤为常用的调味品(详见《齐民要术》卷八《作豉》).在魏晋时代,豆豉算是新兴的美味,所以曹植在诗中详细言之.而到唐人或更后的读者心目当中,“豆豉”乃是十分普通的东西,“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这些话完全可以不去多说.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对文学创作总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从《七步诗》的变迁看去,改诗有时同科技水平之与时俱进也不无关系.
《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西晋的一个小故事:“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北方贵公子王济(武子)看不起从南方来的“亡国之馀”陆机,以羊酪为天下美味,而陆机则以蓴(莼)羹来与之对垒.做蓴羹须下盐豉,味道才能勾得出来;陆机认为羊酪虽好,也就相当于未下盐豉的蓴羹——北方的美味乃是二流货色.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当时北人南人互存偏见,所以往往有这样斗法式的问答,现在看去颇不足为训,但由此可知盐豉在魏晋时代的地位甚高,也可知曹植写诗时为什么那样不惜笔墨.
这样看来,今天重编注曹植的诗,《七步诗》应予录入,并当以《世说新语·文学》所引之六句本为准;至于后来的变成四句的删节本(李善注所引者)和进一步修改本(《诗纪》所引者),可以不管,也可以作为附录列入备考.前人或谓《七步诗》“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其说颇有见地,但乃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比较论;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曹丕打压迫害乃弟曹植用心良苦,手法甚多,原因无非是曹植曾经是他的竞争对手,一度似有可能继承父王曹操的地位.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曹植防范、报复甚严,无所不用其极.帝王式的思维往往如此.专制主义导致人性严重异化,中国古代皇室成员中父子、叔侄、兄弟们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史不绝书;但是就此写诗的人不多,好的更少,此《七步诗》所以可贵而传诵甚广也.■顾农
看了 曹植的七步诗到底原诗是什么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什么诗句告诉我们只有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不断地走近渊博和卓越要一句诗 2020-04-26 …
请懂诗词的朋友给我看一下,我这首卜算子的韵律和句子怎样,我是刚刚起笔学写古诗的,衷心卜算子沧海一孤 2020-05-16 …
陆游什么诗句启示人们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继续奋斗,必将成功初中的语文课本里的古诗. 2020-05-17 …
1.谈到太平国洪、杨内讧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发出“”(曹植诗)的叹惋.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 2020-06-09 …
表达诗人赤胆忠心的诗句像《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里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样的诗句,要 2020-06-19 …
关于《示儿》的问题:《示儿》是宋代诗人()的()诗,诗人向儿子交代的遗嘱之事是(),().对儿子的 2020-06-28 …
《示儿》是宋代诗人()的()诗.诗人向儿子交代的遗嘱之事是(,).对儿子的嘱托和希望是(,).全市 2020-06-28 …
AL3+和NAOH反应生成什么?高人给个关于AL,AL3+,ALO2-的网络图吧```还有就是AL 2020-07-24 …
废水生物处理中为什么多是微生物混合群体而非纯种微生物?好氧氧化塘中各种微生物之间又什么关系?生物膜如 2020-12-07 …
速回答一、填空1《鸟呤涧》一诗,诗人写诗的时间是在春天从()这些词可以看出;当时的环境很()因为() 2021-02-02 …
相关搜索:曹植的七步诗到底原诗是什么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