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语中“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可以讲一个古代的什么故事?

题目详情
论语中“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可以讲一个古代的什么故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的理解(37-39):
论语的思想与一般儒道的思想有区别,是不是意味着谁对谁错?当然不是.
条条大道通罗马,所有指向道的路都是仁!
我们贞、守住自己的仁之路,即使别人不承认、被人说是“小智”,也无所谓.
我们的无所谓,就是不谅,——不求你们原谅或谅解.
例:
管仲仁,但管仲无礼(《八佾》22段: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据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仁者不必有礼”?
——错,不是“仁者不必有礼”,而是“仁者必有礼”.
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面临的礼不尽相同,请不要以井底的规则衡量天空……
子见南子也是如此:在子路眼中,“男女授受不亲”是礼;但在孔子眼中,“男女授受不亲”不过是个——陋俗!
管仲不死,他求仁的脚步却从未终止;子见南子,也从未管过那陋俗的存在.
子贡们批评管仲、史记则为孔子解脱……,
批判也好、解脱也好.但
——管仲和孔子从不管它,这就是“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怎能象匹夫匹妇那样、为这点小事求你原谅,或者被这点小礼困在了穷山沟、让别人知道都不知道).
礼和陋俗的区别,与《泰伯》6段 “就是节”和“称为节”的区别差不多.
桓公好色,算不拘小节;管仲不死,算不行大节.但这两个节都只是“称为节”而不是“就是节”.
是的,如果没有当事者的认可、没有仁的信仰理念支持,那所有的礼都只是陋俗、那所有的节都只是束缚!
封建等级观念也是如此.
子曰“可以为文”,就是因为公叔文子忽视了“等级之礼”,居然与往日的家臣“平等相待”.
忽视不是反对,但它比反对更为厉害.就以“子贡饩羊”来说吧,子贡反对饩羊这个陋俗;而孔子呢,认为不过是一只羊,不值得兴师动众把它去掉,——连反对都懒得反对!
这六段合起来(13-18),讲的是我们“要克什么”.
看了 论语中“子曰:君子贞而不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