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烟火梧桐①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烟火梧桐    ①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大叶的一袭粗布绿萝袍,从春穿到秋。浆洗了几水也不知道,到了秋末,已是漂白、泛黄。梧桐是忙碌在锅台灶间、穿梭于田埂场院的村妇,乡下的檐前屋后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一身烟火气。
    ②在乡下的树中,梧桐似乎比其他的树悟性要慢许多。春气初暖,其他的树如柳树、槐树、杨树已经偷黄转绿,不经意间已是绿满枝头了。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③但憨人有憨劲。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比起其他树,梧桐很有后来居上的感觉。要是往年的梧桐树墩还在,等开春不久,便窜出一人高的嫩芽,顶着几个憨大的叶子,没几天就窜过墙头了,很让人惊异。所以,在农村里,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梧桐。古语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肯定不是说梧桐,因为梧桐长得快、易成材,将生长快慢拿捏得很是火候。
    ④长得虽快,但梧桐材质却疏松。所以,收藏家马未都将“桐”“杨”“柳”归为柴木,身价比不上楠木、紫檀等豪门贵戚。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在我看来梧桐是土气而不俗气,甚至是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象征,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⑤雨打芭蕉是江南的韵事,而在北方,我们却也有夜雨听梧桐的雅兴。疏疏密密的雨点是素手调弦琴,硕大肥美的梧叶便是古筝、扬琴、京胡、琵琶了。雨密风狂是弹起《胡笳十八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疏风歇,则是弹起《高山流水》,余韵悠扬,又如风过荷塘,暗香飘送。因此,才女李易安才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意境。
    ⑥秋风乍起,万物萧疏。这是自然界的不二定律,谁都抵挡不住自然法则。梧桐发芽如老妇抽丝,但梧桐的落叶却让人感泣,住在乡下的人常有这样的体验: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晚上,在夜间熟睡的人们常会被院子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以为是落雨了,雨紧潮急的。然而,透窗而入的月光又很分明。待打开窗看,原来是梧叶飘飘,急遽地从枝头落下,步履匆匆,不容置疑的,让人惊异。
    ⑦人衣衫单薄甚至是袒胸露乳的时候,梧桐枝叶茂密,为人遮风挡雨;人穿棉戴帽时,梧桐却褪尽铅华,光着身子,独对长天,瑟缩在风雪中。古诗云:“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时还故处?”梧叶虽是落于树下,但落叶归根却是很少有的事。勤快的人不多久就会将树叶扫干净,上下光秃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其实,不仅对于梧桐是这样,人也是一棵移动的树,一旦离开了暖巢故土,就很难再回原来的地方。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是心里苦涩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⑧吸纳万籁千声的梧桐,具有了兰心蕙质、金声玉应的禀赋。不信,待解开梧桐的树干,清晰完满的年轮就是一张金质唱片。据传当年蔡邕的邻人烧桐木煮饭,他听到火烧木裂声,大呼良木,抢出来制成“焦尾琴”。愚者以良桐为薪,只有贤者方慧耳识才,但真正能为琴的良桐又有几何呢?
    ⑨城市里很少见梧桐,但却多的是法国梧桐,枝叶婆娑,树姿婀娜,妩媚生姿。坚硬的柏油路,喧嚣的市声,梧桐在城里是水土不服的。朴实土气的梧桐似乎不讨城里人的喜爱,但她能给乡下人带来福气:因为栽下梧桐树会引来凤凰。
(1)文章开头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没多久,叶片由婴儿拳头般大小变成大人的巴掌了,再过几天又变成了老汉头顶上的斗笠。此时,树下已是浓荫匝地,日光再也照不透地面。”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但如果全这样看待梧桐,那的确是委屈她了。”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结尾划线句含义和作用?
(5)比较下面两段文字,请分别说一说描写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用意。
【1】而梧桐则如贪睡的村夫,还想睡个回笼觉,最终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才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吐出毛茸茸的嫩芽,稚拙地憨憨地笑着,一点也不性急。
【乙】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首段作用的能力.首段提到梧桐一身烟火气的特点,引出后文的梧桐土气而不俗气.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后发的梧桐长势迅猛,有股憨朴的生命力.
(3)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主旨和文章内容分析.因为作者认为梧桐土气而不俗气, 是大象无形、 大巧若拙的象征, 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从她身上也能体会到夜雨听梧桐的雅兴,感悟到落叶难归根的感泣,欣赏到良桐为琴的金声 玉应.
(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这句话字面上就是说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伸一下就是说,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该谚语又简称“筑巢引凤“,比喻创造条件,引进人才.
(5)本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要了解内容.根据内容比较得出结论.
【甲】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梧桐树稚拙的憨态,突出了梧桐是隐于民间的隐士的特点.
[乙】用拟人手法写出紫藤萝稀落伶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失落的心情.
答案:
(1)首段提到梧桐一身烟火气的特点,引出后文的梧桐土气而不俗气.
(2)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后发的梧桐长势迅猛,有股憨朴的生命力.
(3)因为作者认为梧桐土气而不俗气, 是大象无形、 大巧若拙的象征, 是隐于民间的隐士. 从她身上也能体会到夜雨听梧桐的雅兴,感悟到落叶难归根的感泣,欣赏到良桐为琴的金声 玉应.
(4)这句话字面上就是说种好了梧桐,凤凰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引伸一下就是说,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创造更大经济效益!该谚语又简称“筑巢引凤“,比喻创造条件,引进人才.
(5)【甲】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梧桐树稚拙的憨态,突出了梧桐是隐于民间的隐士的特点.
[乙】用拟人手法写出紫藤萝稀落伶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失落的心情.
看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青青林场栽了梧桐树和雪松各x排,已知梧桐树每排12棵,雪松每排14棵.(1)栽梧桐树和雪松共多少棵  2020-04-25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烟火梧桐①梧桐是乡间的俗女子。她没有窈窕的身段和华裳美冠,只有粗枝  2020-05-16 …

阅读文章《满眼梧桐》,完成下列各题。满眼梧桐①置身寓所房间眺望窗外,映入眼帘尽是满眼梧桐。住宅前后  2020-06-16 …

关于乐府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2020-06-23 …

赏析三国演义·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朝  2020-07-06 …

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必备饮品,下表是豆浆中一些成分的平均含量:成分水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  2020-07-26 …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1)制作材  2020-11-22 …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1)制作材  2020-11-22 …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美好(1)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饮品,如表是豆浆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成分蛋白  2020-12-14 …

小华和小明到同一早餐店买馒头和米浆.已知小华买了5个馒头和5杯米浆;小明买了7个馒头和3杯米浆,且小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