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的氧化性越强越易分解,酸性越弱吗?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越强越易分解吗?这是普遍的规律吗?如次氯酸比高氯酸的更易分解.对于酸性越弱的
题目详情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的氧化性越强越易分解,酸性越弱吗?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越强越易分解吗?这是普遍的规律吗?如次氯酸比高氯酸的更易分解.
对于酸性越弱的理解,能具体解释一下R-O-H原则吗,我不明白R基的正电性越强,O的电子越向R基靠近,但H和O共用的电子不是越向O靠近了吗,氢氧键不是更强更不易电离吗?R O H 三者是在同一直线上吗?
感谢bluepromiser回答者的回答,听后挺有启发的。ROH规则是一个经验规则,书上的说明是氧化数较高的R基的半径较小,夺电子能力较大,氧化数较高时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质子,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若O和H间的电子偏向O,是不是和‘‘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这句不符,
另外,对于部分回答者的回答,这里的酸我觉得浓度是稀的,亚硫酸比稀硫酸的氧化性就要强一些,而酸性弱些,也更易分解。不过浓的亚硫酸和浓硫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BY THE WAY,亚硫酸可以有浓溶液吗?
ROH的形状是不是和水分子的形状一样是V形,可以这样类比。问为什么水分子里O会和两个H成V形,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越强越易分解吗?这是普遍的规律吗?如次氯酸比高氯酸的更易分解.
对于酸性越弱的理解,能具体解释一下R-O-H原则吗,我不明白R基的正电性越强,O的电子越向R基靠近,但H和O共用的电子不是越向O靠近了吗,氢氧键不是更强更不易电离吗?R O H 三者是在同一直线上吗?
感谢bluepromiser回答者的回答,听后挺有启发的。ROH规则是一个经验规则,书上的说明是氧化数较高的R基的半径较小,夺电子能力较大,氧化数较高时吸引羟基氧原子的能力强,能有效地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质子,而表现出较强的酸性。若O和H间的电子偏向O,是不是和‘‘降低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这句不符,
另外,对于部分回答者的回答,这里的酸我觉得浓度是稀的,亚硫酸比稀硫酸的氧化性就要强一些,而酸性弱些,也更易分解。不过浓的亚硫酸和浓硫酸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BY THE WAY,亚硫酸可以有浓溶液吗?
ROH的形状是不是和水分子的形状一样是V形,可以这样类比。问为什么水分子里O会和两个H成V形,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氧化性越强确实越易分解.同样的还有HMnO4也很容易分解.
你说的ROH原则,我倒是没听说过,不过你的问题我倒是可以给你解答.
对于ROH这个结构来说,R的正电性越强,R-O键的电子对就越偏向于R,导致O-H键的电子对越偏向于O.注意,这个结果会使得羟基-OH更容易电离出H+!因为电离出H+的过程是O-H键异裂(电子对完全给了一个电子使得键断裂)的过程,O-H键的极性越大越容易电离.
另外,R、O、H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V的形状.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所说的分解是指氧化还原的分解,而不是脱水生成酸酐的分解.
回楼主,“O-H键的电子对偏向于O”与“降低O原子的电子密度”两者并不矛盾.R的正电性降低了O的电子密度,所以O-H键的电子对才会偏向于O(如果O的电子密度过低则会影响其稳定性),但是这种偏离却不足以完全中和R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O虽然有O-H电子对的补充,但是由于R的作用比O-H要强,使得总体效应上O的电子密度还是降低了.
另外,H2SO3并不存在很浓溶液,因为常温下SO2的溶解度不过是1:40.
至于V形的问题,你可以和H2O作类比,把ROH看成H2O中一个H原子被R原子取代后的物质.当然,也可以直接判断.ROH中O是sp3杂化,形成正四面体型的四个杂化轨道,其中两个填充了两对孤电子对,剩下的两个轨道则分别形成了R-O键与O-H键,自然R-O-H就形成了一个V的形状.
你说的ROH原则,我倒是没听说过,不过你的问题我倒是可以给你解答.
对于ROH这个结构来说,R的正电性越强,R-O键的电子对就越偏向于R,导致O-H键的电子对越偏向于O.注意,这个结果会使得羟基-OH更容易电离出H+!因为电离出H+的过程是O-H键异裂(电子对完全给了一个电子使得键断裂)的过程,O-H键的极性越大越容易电离.
另外,R、O、H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V的形状.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所说的分解是指氧化还原的分解,而不是脱水生成酸酐的分解.
回楼主,“O-H键的电子对偏向于O”与“降低O原子的电子密度”两者并不矛盾.R的正电性降低了O的电子密度,所以O-H键的电子对才会偏向于O(如果O的电子密度过低则会影响其稳定性),但是这种偏离却不足以完全中和R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O虽然有O-H电子对的补充,但是由于R的作用比O-H要强,使得总体效应上O的电子密度还是降低了.
另外,H2SO3并不存在很浓溶液,因为常温下SO2的溶解度不过是1:40.
至于V形的问题,你可以和H2O作类比,把ROH看成H2O中一个H原子被R原子取代后的物质.当然,也可以直接判断.ROH中O是sp3杂化,形成正四面体型的四个杂化轨道,其中两个填充了两对孤电子对,剩下的两个轨道则分别形成了R-O键与O-H键,自然R-O-H就形成了一个V的形状.
看了 同一元素的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硫酸酸化的三氧化铬(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由红色变为蓝绿色(反应如下),用此反应可测得司机是 2020-05-04 …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加硫酸酸化有何作用 2020-05-13 …
求高中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比如分液,萃取,蒸馏有那些物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 2020-05-15 …
实验室检验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回答相关问题.(1)④中可以选择的氧化剂有:氯水,酸化的 2020-05-16 …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被氧化的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也是1mol吗?为什么老 2020-05-17 …
氧化汞是由汞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氧化汞受热时,变化的是氧化汞----,未变化的是汞---和氧---- 2020-05-20 …
高一化学辨别下列十种物质分别属于什么?现场等~有下列十种物质:①铜丝②石墨③氨气④五水硫酸铜晶体⑤ 2020-05-22 …
锰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1)在稀硫酸酸化的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产生大量气泡,且黑色固体消失 2020-06-14 …
氧化汞受热时,变化的是氧化汞(),未变化的是汞()和氧() 2020-06-21 …
什么物质用双氧水温和氧化的二氧化碳和2丁醇 2020-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