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题目详情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 矣!惑:糊涂过湘江, 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B. 小学 而大遗小学:小方面学习 山之高而止穷:穷尽
C.不 相师耻: 以…为耻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边界,边际。
D.君子 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心凝形 ,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 久矣是岁,元和四年
B.则群聚 笑之攀援而登,箕踞
C.生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D.句读 不知,惑之不解凡是州 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3: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B.《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风气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C.《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字贯穿全文,将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 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作者由初游西山之抑郁转而再游西山之愉悦,将西山之怪特美和自己受挫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照应,以此寄托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
看了 阅读《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放鹤亭记中的字的意思1.冈岭四合的合2.独缺其西一面的缺3.草木际天的际4.风雨晦明之间的晦  2020-04-26 …

为什么不经意间的东西能记住,经意的东西记不住比如随便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一个人名,或者在书上随便看  2020-05-16 …

如何发挥想象描写琅琊山司四季的美景?欧阳修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琅琊山司四季的美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  2020-05-23 …

填一词语,要达到幽默效果.刘书记能签字.刘书记总能通过签字的到他想要的东西.只是最后一次,刘书记签  2020-06-27 …

鲁迅的一个句子意思是回忆中美好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好像那篇文字是讲他小时候吃的一种东西,记忆中  2020-07-19 …

在oracle中查询数据在Oracle中,有表A,字段为a,b,c及其记录,现要执行查询操作,要求查  2020-11-20 …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的中国》在英国出版,引  2020-12-06 …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一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  2020-12-10 …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2020-12-10 …

西游记第一百回读后感600字,是西游记第一百回读后感,不是西游记全篇读后感,600字!  2021-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