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所不肯为谢志强①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晨起暮色,每天撞一次钟,就是那种“姑苏城
为人所不肯为
谢志强
① 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晨起暮色,每天撞一次钟,就是那种“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机械单调和简单重复,每个人都会。半年下来,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 劈柴挑水,原因是他难司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方丈语重心长地说: “你的钟撞得不是不响,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无‘钟’ ”。
② “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生.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 明的境界。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不虔诚, 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③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在佛家的眼中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毫无意义。
④ 也许“认真”是一项无法保证丰收的艰苦耕耘。认真是形而下层面的行为,它收获的往往是形而 下层面的满足,它使人生的原生态得以展示,也使人生的丰富性得以体现。
⑤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穷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 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在他生活 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将是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却都知道他是手艺精 湛的工匠。艰辛的劳动使斯宾诺莎双目失明,英年早逝。但若没有认真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也就 不可能有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的精神境界。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寻求永恒价值的根基,后者是前者 在另一种劳动形态上的升华。在为世人寻求光明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打制的每一副镜片与写下的每 一页手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⑥ 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事事都认真的人,定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而充实。他 的人生没有虚度,而且在认真对待的每一件事情中被赋予了巨大的意义,为人所不肯为,终成人所不能成。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年第3期)
1. [分析开头]文章第①段写一个小和尚撞钟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概括论点]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 [论证方法]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 [补写论据]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5. [段落作用]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辈读书人一生所求不过四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出处?“我辈读书人一生所求不过四事:为天 2020-04-26 …
英语翻译Inspirevividscanfaceuptofinallywhat’smore苏珊(S 2020-05-13 …
英语翻译苏珊(SUSAN)因车祸失去了双腿.有一段时间,她真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再也不能行走的事实!一 2020-06-08 …
下面是张之洞所撰的苏轼故居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选出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五年间谪官栖迟,①②;三 2020-07-05 …
尽人事,知天命知人事,尽天命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这样解释的:尽人事,就是说要尽心诚意地对待一个人一生中 2020-11-0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晁错论宋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 2020-11-0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晁错论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 2020-11-0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寒山寺谢宗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2020-11-24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而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 2020-12-14 …
阅读下文。寒山寺谢宗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相传这诗是晚唐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