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东湖新竹陆游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编箩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1.诗歌的中间两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虚写。颈颔两联都是描写想象中的新竹长大之后的景色。②侧面描写。颔联是侧面描写,上句以风写竹,下句以日写竹。③动静结合。颈联上句描写新竹生长的动作,是动态描写;下句写竹子的影子,是静态描写。作者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读后使人如见如闻。(每点2分,共4分。任写两点即可)

2.诗人在尾联写道,将来辞官归乡后,将会经常到竹林来,带上枕垫竹席,仰卧其间,逍遥自在。(2分)诗歌的尾联卒章显志,构想出诗人美好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2分)


1.


分 析: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分析。颔联,“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通过“清风”“赤日”来写竹子,故运用的是衬托或者侧面描写的手法;颈联“声簌簌”“叶离离”分别是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解箨”“放梢初见”均是作者想象的竹子长大的景色,故采用的是虚写的手法。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尾联来分析,“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频”写出了作者要经常到竹林来的意愿,由此表现出了作者的逍遥自在,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来看,作者写竹子也是象征着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么小行星离地球明明很远,却说擦肩而过?一颗小行星离地球1440万公里,却说它与地球“擦肩而过”  2020-06-22 …

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震动到底是频率变大,还是振幅变大?比如加热物体的方法是辐射,或者传导.那么热源  2020-06-23 …

人说话的声音频率是300-3000赫兹,这个范围内的声频对人体是无害的.次声波武器所发出频率比声频  2020-07-05 …

频率最大和最小的光是多少频率?另外光的频率跟光的波长有关系吗?再个人类发现的波长最短的光和波长最长  2020-07-05 …

关于换能器声源级的计算刚开始学,假设在400hz下,实验测定换能器接收到的电压是870v,离它1m  2020-07-09 …

关于共振问题以前就听说要是解放军整齐的在桥上走,就有可能走路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就会段,我想问  2020-07-13 …

如果把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组后进行频数统计,各组的频数相等,这种频率分布类型即“均匀分布”.各组的频率  2020-07-30 …

频率4MHZ是否等于4mHZ经过试验,振荡频率在1HZ以下时示波器显示小写mHZ,即0.8HZ=8  2020-07-30 …

物理好的进来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铁匠的工作,铁匠以每秒一次的频率打铁,他听到声音是,恰好看  2020-11-20 …

物体温度升高时,分子震动到底是频率变大,还是振幅变大?比如加热物体的方法是辐射,或者传导.那么热源的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