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杜甫《登岳阳楼》体会诗中“坼”“浮”二字的妙处,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题目详情
杜甫《登岳阳楼》 体会诗中“坼”“浮”二字的妙处,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阳楼》
[今译] 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赏析] 古代歌咏洞庭湖的名章佳句甚多,杜甫这两句则最负盛名。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水经注》)的洞庭湖,觉得自己的眼界也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而扩大了,似乎看到了我国东南方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又似乎感到日月也都在湖面上飘浮,两句境界阔大,气象宏放,可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一联媲美。清代诗人王渔洋说它“雄跨今古”,实非过誉。
[原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唐·杜甫《登岳阳楼》
[今译] 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赏析] 古代歌咏洞庭湖的名章佳句甚多,杜甫这两句则最负盛名。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水经注》)的洞庭湖,觉得自己的眼界也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而扩大了,似乎看到了我国东南方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又似乎感到日月也都在湖面上飘浮,两句境界阔大,气象宏放,可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一联媲美。清代诗人王渔洋说它“雄跨今古”,实非过誉。
[原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看了 杜甫《登岳阳楼》体会诗中“坼...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杜甫《登岳阳楼》体会诗中“坼”“浮”二字的妙处,并说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 2020-06-25 …
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020-07-13 …
4、秋天选择诗歌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020-07-13 …
说“似”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所谓 2020-11-02 …
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辟的是一条具象写意的创作道路。 2020-12-0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到3题(共9分,每题3分)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 2020-12-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 2020-12-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说“似”杨铸与西洋绘画一度发展到极致的科学写实精神不同,中国古代绘画开 2020-12-22 …
4、秋天选择诗歌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021-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