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成果斐然,近代中国历经东西文明对接,浴火重生。(本题13分)材料一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
. 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成果斐然,近代中国历经东西文明对接,浴火重生。(本题 13 分)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 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 春秋时犹宗周王 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 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 而七国则无其事矣 ;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 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⑴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 4 分)
材料二 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自古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 - 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
⑵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 5 分)
材料三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变,黄远庸在《远生遗著》中称:“晚清时代,国之现象,亦惫甚矣。然人心勃勃,犹有莫大之希望,立宪党曰,吾国立宪,则强盛可立致;革命党曰,吾国革命而易共和,则法美不足言。今以革命既成,立宪政体,亦既确定,而种种败象,莫不与往日所祈向者向左。于是全国之人 丧心失图 皇皇然不知所归。”
——摘编自杨国强《百年嬗蜕》
⑶概括民国建立前后的社会现象。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 分)
.⑴ 旧政治秩序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严重破坏;新政治秩序形成,强国对峙,法律成为新政治秩序的维护工具。( 2 分)
秦商鞅变法确立国君控制地方官吏、以军功受爵、推行什五连坐,维护统治秩序。( 2 分)(或魏、楚、韩、秦等国纷纷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确立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结论: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体制汉化过程,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具有稳定性和优越性。( 1 分)
⑶ 现象:民国成立前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时代潮流,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纷纷主张建立立宪政体以振兴国家;民初没有实现强国梦,社会心态不稳。( 2 分)
原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民众启蒙没有协调进行;传统影响根深蒂固;军阀政治与列强控制相结合。( 2 分)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书中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A. 2020-06-09 …
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 2020-06-10 …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B.从战国到五代时C.从战国到汉武 2020-06-10 …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重要思想学派分为了十家,是哪十家? 2020-07-08 …
《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B、从战国到宋元时期?C、从 2020-07-25 …
阅读下列材料: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大战进行了四年多。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式武器,飞机 2020-11-07 …
中国史学界“两司马”的代表作既是重要史料,又是文献名著。两书记载的重合时期应为()A.从三皇五帝到西 2020-11-15 …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和运用核武器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核打击能力最强的国家。1997年,美国宣布将 2020-11-22 …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军队坚决予以反击,爆 2020-12-29 …
楚武王自立为“武王”是春秋还是何时战国?请回答.熊通自立为“武王”,标志着楚国从周朝中正式独立.此时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