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沉重的漂流1作者所敬仰的漂流和普通的漂流有什么本质区别?2对于那些死去的硬汉的漂流,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作者观点是什么?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是怎样的?4找出文中对漂流者的赞美语

题目详情
沉重的漂流
1作者所敬仰的漂流和普通的漂流有什么本质区别?2 对于那些死去的硬汉的漂流,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作者观点是什么?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是怎样的?4找出文中对漂流者的赞美语句,说说你对这种漂流的意义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沉重的漂流》是一篇大气磅礴的散文,其阅读重点不外乎内容、语言、题旨、情感和探究迁移.此题选文新美,内涵丰富,注重加强文章与学生情感的联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资源开发的原则.所设题目处处着眼于整体感知,题题皆扣文体重点,从重点词语、内容概括、写作手法、情感把握、探究拓展5个角度,着重考查了考生的概括、理解、赏析与表达等能力,让考生在应答的过程中凸显能力.
第1题,考查的是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所在的具体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理解其特殊的含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词语从句中删去,然后根据上下文重新填上一个和它有关的合适的词语,这个后填的词语就是该词在句子中的语境义.比如“朴素”所在的原句是:我意外看见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联系上下文看这是个孤独的纪念馆,是个少有“后来人”的纪念馆,想象一下就应该是“简朴、不华丽”了.
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即:从第④段看;寻找长江漂流的“险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重点研读第④段,寻找体现漂流“险恶”的词语,比如 “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奔腾而来”、“威势”、“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然后将凶险的来源概括为4点:落差、水流、巨浪、大雾.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一下就是:落差巨大;水流湍急;浪大雾重.第3题,考查的是散文的写作手法.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研究并概括给定段落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来比较内容的异同,再根据内容的差异来分析其作用.像这种大段的图景描写,在散文中的作用不外乎:渲染环境、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人物心情、反衬等.所以文中第⑧段描绘的清波荡舟图景无疑展示了一幅清波荡舟的轻松、闲适的画面,与上文长江漂流的紧张气氛、沉重的英雄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描绘清波荡舟图景的目的应该是反衬长江漂流者征服自然的雄心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
第4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这个题目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把握情感态度的能力.因为它是和题目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必须从整体上细致地把握文章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具体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细致地寻找体现情感的词语——逐个排查,看起来很笨,但很适用,且不易丢失内容.回到原文,我们不难发现,从第⑤节开始作者慢慢向我们展示了长江漂流沉重的面孔——生命的代价,沉重的话题,适当概括一下便是沉重的具体内涵了:长江漂流因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显得沉重;长江漂流所引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讨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长江漂流的壮举因后继无人而显得沉重.
第5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探究与迁移.做这种题目不仅需要读透文章,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与表达能力,是一种对阅读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题目.答题前必须先读懂文章,概括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然后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作出自己的判断,言之成理即可.回答是非问题,观点必须正确;回答两可的问题,态度必须明确,作出判断后还要自圆其说.无论态度和观点如何,都必须做到语言表达顺畅.
看了沉重的漂流1作者所敬仰的漂流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  2020-05-12 …

选出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一句句式相同的一组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选出与“激昂大义,蹈死  2020-06-11 …

一、简答题1.下列物质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哪些是两性物质?为什么?HAcAc-NH3NH4+H2C  2020-07-19 …

有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质量增加而不变质,后者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2020-10-30 …

有关报道显示,全世界平均每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我国每年也约有1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  2020-11-05 …

(1)泛素在细胞内对某些蛋白质有降解作用,揭开了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泛素在其蛋白质降解过程中,  2020-12-10 …

“所欲有甚于生者”及“所恶有甚于死者”分别指()A.前者指“义”,后者指“不义”。B.前者指“死”后  2020-12-14 …

“所欲有甚于生者”及“所恶有甚于死者”分别指()A.前者指“义”,后者指“不义”。B.前者指“死”后  2020-12-14 …

死亡本质死亡了,为什么就不产生生物化学反映了呢,究竟是失去什么物质了吗,或者是某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1-14 …

死亡本质死亡了,为什么就不产生生物化学反映了呢,究竟是失去什么物质了吗,或者是某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