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新闻现场魏柏林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新 闻 现 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 “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吴贵平低头沉思了半天,总算点了点头:“好吧,那我就试试看,不过,万一我没弄好,你们可要帮忙啊!”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好不好,准备下水吧!”村长见吴贵平答应了,兴奋得直挥手,高声喊道:“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随着村长一声令下,记者扛起摄像机,将镜头对准了河边那处深潭。替身小学生尖叫着跳进水里,小手直拍水面,装出溺水挣扎的样子。吴贵平试探着向小学生走去,可河水刚刚齐脖子,他便脚底发飘,站立不稳,扑腾扑腾连呛了几口苦水,幸亏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老婆眼急手快,连忙递了根竹棍给他,总算把他扯上岸来。
看到这般光景,镇长脸上挂不住了,朝村长大发雷霆:“什么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明明是一个旱鸭子,救什么救?!告诉你,以后再报这样的假新闻我要撤你的职!”村长一脸沮丧地说:“镇长您真是冤死我了,吴贵平抢救落水儿童是我亲眼所见,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啊!”
“你别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刚才大家都看见了,他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别人?!”
“嗨!天知道这小子是怎以搞的,真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村长向镇长交不了差,只好把一腔怨气撒向吴贵平,“你小子给我解释清楚,当初你是怎么把人给救起来的?”
“村长,不瞒你说,我真的不会玩水,只是,只是那一刻我以为那落水的是我儿子,才拼了命去救。”吴贵平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那一千元的奖金我不要了,英雄我也不当了!”
村长望了望镇长:“这条新闻还拍不拍?”
镇长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拍!不过,我建议把那个落水儿童换成吴贵平的儿子来拍。”
村长面露难色地说:“那也不成,吴贵平的儿子早在一年前就淹死了,并且,好象也是在这个鬼地方!”
现场一片沉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
1.下面关于文章的解说,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情节看,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吴贵平当时教人的场面是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真实、感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感召他人的作用。
B.从写法看,小说的语言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镇长的官僚腔透露了他的狭隘与急功近利;吴贵平的欲言又止,显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C.从主题看,小说讽刺的意味大于赞颂的意味。当前,为了追求政绩,某些领导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为了吸引眼球,某些媒体再造新闻、夸大渲染,这都令人深思。
D.从人物看,不会游泳的吴贵平,看到有小学生落水,还是义无返顾地去救人,这只是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品格使然,没有功利目的。
E.从环境看,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受太多功利观念的影响,所以吴贵平才没有任何顾虑地救人。
2.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的最大特点是“一波三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出现的几次波折。(6分)
3.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现场一片沉默……”,请你根据作品分析一下,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有怎样的心理活动?(6分)
4.小说中的中吴贵平因以为落水者是自己溺水而死的儿子而去救人,他还能否被称为“英雄”?请联系文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1.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结构、手法、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D,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E,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所以选AB。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分 析:
此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具有一波三折的语句内容很多,答题时,首先要结合着文章内容答出三处波折,可从文中找到具有一波三折的语句,用概述性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例如,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以此类推。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分析能力,一般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时,只要根据该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都能判断出来,本题中要关注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的性格,在分析时一定要符合上述两点。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结尾“现场一片沉默……”反映了镇长、记者们以及吴贵平的内心各自的心理活动,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4.
分 析: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可肯定英雄行为,也可否定。然后再根据自己选择的观点,从文中找到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语句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阐述理由即可。例如,若认为是英雄,则可从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对社会真善美道德的影响等角度阐述理由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上面2句翻译下 2020-05-1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①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 2020-06-21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士谦传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 2020-06-21 …
(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 2020-06-3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 2020-07-1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 2020-07-16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 2020-07-28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隐姓埋名范雎①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