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注:下划线文

题目详情
材料:“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注:下划线文句的意思是,皇帝博学善文,讨厌鲜卑族的旧俗,想要实行汉化来改变(旧俗),所以大胆地进行这项改革。然而,国势的衰微,实际上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
(1)材料中的“帝”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他实行的措施有哪些?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可知,材料中的“帝”是北魏孝文帝,孝文帝实行的措施有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孝文帝“汉化”政策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增强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但“汉化”政策抛弃了自己民族的长处,使鲜卑族丧失勇武的精神,也学习汉文化的糟粕.故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片面的,“汉化”政策积极性大于消极性.
故答案为:
(1)“帝”是北魏孝文帝;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论述:孝文帝“汉化”政策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增强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但“汉化”政策抛弃了自己民族的长处,使鲜卑族丧失勇武的精神,也学习汉文化的糟粕.故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片面的,“汉化”政策积极性大于消极性.
看了 材料:“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  2020-06-18 …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  2020-07-07 …

汉武帝时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其中有“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  2020-07-15 …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泰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  2020-11-23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  2020-12-04 …

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颁布改革诏书,开始了。  2020-12-04 …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2020-12-17 …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百官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  2020-12-17 …

年,孝德天皇颁布改革诏书,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  2020-12-21 …

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倍述孤苦,次言两代单传,为不奉诏原因作铺垫。B.接叙朝廷征召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