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下列命题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请说明理由.1245句确实是
题目详情
下列命题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请说明理由.
1245句确实是辩证法.但是我不明白这四句话本身的意思.
第三句."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句话不是辩证法.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辩证法.
麻烦你们不要给错答案误导人.
知道就是知道.我这里不欢迎混分的人.你们也混不着.
欢迎真正明白并且爱帮助人解决困难的人.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请说明理由.
1245句确实是辩证法.但是我不明白这四句话本身的意思.
第三句."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句话不是辩证法.具体是什么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辩证法.
麻烦你们不要给错答案误导人.
知道就是知道.我这里不欢迎混分的人.你们也混不着.
欢迎真正明白并且爱帮助人解决困难的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对于古人的思想,最好不要用现在的一些理论去框定.我觉得那会非常的没意思.第一句,就是说,一条路走不通,就要懂得掉头,走另一条路.变通最后找到一条合适的路,也就能够继续走下去,故而可以长久.这句话的现代诠释,就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很简单,也很深刻.
第二句,许多人喜欢用辩证法来解释,我觉得很无聊.祸福相依,并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就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样不具有逻辑性,是值得推敲的.
这些话的真正意义在于,无论是祸是福,都必须以平常心面对.老子——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一个人在面对祸福的时候,如果能够以理智之心对待,那么即使遇到大的祸患,只要能够沉着应对,那么也是可以趋利避害的;相反,如果心浮气躁,那么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往往就是祸患到来之时.
第三句,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取法天地,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代有所谓的仿生学,好像有些相似.马克思说,‘机器作为人手的延长’,表明西方人也逃脱不了模仿自然的思维方式.电脑是不是对于人脑的模仿呢?
对于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必须深入研究.
这里讲的道是人道,人道取象于天,天有天理.天理是变化的吗?马克思讲,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荀子则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尧、桀都是帝王、这对于古代的那种君权天授绝对是一种超越.所以感觉比马克思的观点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种天理何人道的关系,仅就人道而论.固然董仲舒的观点与今人相比格格不入,但是客观的评价,他的一些基本观点并没有那么封建和糟糕.人类一方面有性情,一方面有理智,这就是人类的历史.就理智知识而言,当然是不断累积,递加的;但就情感而言,古与今又有多大差别呢?
诗经中还是有那么多经典令人感动.孟子的思想还是在闪耀光芒.所以就人性而言,我实在不觉得有多大的变化.民主的思想好像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李世民: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什么思想?
就以博爱而论,其实博爱一词已见之于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所以,太阳之下,并无新事.所有哪些被认为很新的东西都已经是古人的旧货了.
第四句,我不知道出处.但是就字面而论,所谓循,因循.所谓天下之势,因循则极.就是说任事物现在状态发展下去,那么事物必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这道有些像辩证法.所谓治乱于未萌.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桀、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余年,此其浸微浸灭之道也.——《举贤良对策》
第五句,荣枯代谢,弥见其新.旧的树叶枯萎掉了,却又长出了新的叶子.不仅未衰老,还愈加青春繁茂.但是具体分析一下,一棵树要长出新叶,就必须有营养基础.而树体的营养来自于原来的叶子在其生命中所聚集储存的物质能量.所以,死亡,往往是一种蜕变.是又一度生命的开始.旧的已经死亡了的和新的树叶统一于这棵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凤凰涅盘.许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抽象的去思考问题,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抽象的思考固然重要,但是也常常让我们脱离实际.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动不动就拿辩证法论事.我很渺视这种习气.
第二句,许多人喜欢用辩证法来解释,我觉得很无聊.祸福相依,并没有太多的逻辑性,就好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样不具有逻辑性,是值得推敲的.
这些话的真正意义在于,无论是祸是福,都必须以平常心面对.老子——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一个人在面对祸福的时候,如果能够以理智之心对待,那么即使遇到大的祸患,只要能够沉着应对,那么也是可以趋利避害的;相反,如果心浮气躁,那么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往往就是祸患到来之时.
第三句,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易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取法天地,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代有所谓的仿生学,好像有些相似.马克思说,‘机器作为人手的延长’,表明西方人也逃脱不了模仿自然的思维方式.电脑是不是对于人脑的模仿呢?
对于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必须深入研究.
这里讲的道是人道,人道取象于天,天有天理.天理是变化的吗?马克思讲,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荀子则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尧、桀都是帝王、这对于古代的那种君权天授绝对是一种超越.所以感觉比马克思的观点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种天理何人道的关系,仅就人道而论.固然董仲舒的观点与今人相比格格不入,但是客观的评价,他的一些基本观点并没有那么封建和糟糕.人类一方面有性情,一方面有理智,这就是人类的历史.就理智知识而言,当然是不断累积,递加的;但就情感而言,古与今又有多大差别呢?
诗经中还是有那么多经典令人感动.孟子的思想还是在闪耀光芒.所以就人性而言,我实在不觉得有多大的变化.民主的思想好像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李世民: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什么思想?
就以博爱而论,其实博爱一词已见之于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所以,太阳之下,并无新事.所有哪些被认为很新的东西都已经是古人的旧货了.
第四句,我不知道出处.但是就字面而论,所谓循,因循.所谓天下之势,因循则极.就是说任事物现在状态发展下去,那么事物必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下去.这道有些像辩证法.所谓治乱于未萌.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合抱之木始于毫末.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故桀、纣虽亡道,然犹享国十余年,此其浸微浸灭之道也.——《举贤良对策》
第五句,荣枯代谢,弥见其新.旧的树叶枯萎掉了,却又长出了新的叶子.不仅未衰老,还愈加青春繁茂.但是具体分析一下,一棵树要长出新叶,就必须有营养基础.而树体的营养来自于原来的叶子在其生命中所聚集储存的物质能量.所以,死亡,往往是一种蜕变.是又一度生命的开始.旧的已经死亡了的和新的树叶统一于这棵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凤凰涅盘.许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抽象的去思考问题,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抽象的思考固然重要,但是也常常让我们脱离实际.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动不动就拿辩证法论事.我很渺视这种习气.
看了 下列命题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易...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人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句子充满了哲理.请 2020-03-31 …
下面是一些富有诗意的句子,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用一个简明扼要的句子“一语中的”1.春天的太阳甚 2020-05-24 …
古语说:“知人则哲.”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 2020-07-12 …
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依照范例,发挥想象,写出一句 2020-07-24 …
故事中很多句子既在写景,又传达出一定的哲理,请列举两句.__,___.故事中很多句子既在写景,又传达 2020-12-12 …
孔子和孟子的话,极富哲理.请分别在哲理句后的括号里,填写一个揭示哲理的句子.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 2020-12-15 …
古语说:“智人则哲。”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 2020-12-19 …
“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对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句话,理解正确 2020-12-23 …
你从文学作品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的哲理?请仿照例句填空。当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点燃最后一根火柴?你从文学 2021-02-01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话题作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韬光养晦是先贤们的处世哲学,也是成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