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目详情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 .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看了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山随平野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物尽其用人尽其责是什么意思 2020-06-18 …
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 2020-07-01 …
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不加点了,反正哪个字看看选项也知道了)如履平地()A.如履平地B.郑人买 2020-07-16 …
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不加点了,反正哪个字看看选项也知道了)如履平地()A.如履平地B.郑人买履 2020-11-02 …
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2的得数.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 2020-11-11 …
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2的得数。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 2020-11-11 …
英语翻译1.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2.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3.物尽其用 2020-11-16 …
用人育人,容人暖人,请分别用八个字解释,用人、育人、容人、暖人.例如用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没有 2020-11-22 …
大道之行也希望能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 2020-12-24 …
已知:“展望未来”,求:换一种新颖别致的说法.人易老,不仅珠黄,连脑袋也生锈了,想不出灵活的句子来,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