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做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1953年底”,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随后开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
(2)第一小问的依据,根据材料二“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这是根据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学理论.第二小问的说明,结合所学可知,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发现了大港、大庆、胜利等大油田.
(3)本小问的精神,依据材料二“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中国贫油”说明李四光充满自信、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探索.
故答案为:
(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看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