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鲁迅的文章呐喊反应了什么?主张了什么?讽刺了什么?

题目详情
鲁迅的文章呐喊反应了什么?主张了什么?讽刺了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篇文章是鲁迅为自己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共收作品十四篇,起于1918年的《狂人日记》,迄于1922年的《社戏》.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地疗救的,正如这篇自序所言,是人的“病态”的灵魂.因此,《〈呐喊〉自序》是鲁迅作品中一篇十分重要的作品.我们要理解鲁迅忧愤深广的思想和简括鲜明的艺术风格,都应该从这篇序文入手.
  这篇序文,勾勒出了作者前期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对游荡在当时背景中的自弦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这篇序文里,“医病”的问题,成为作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首先是为父亲买药医病,结果,“我的父亲终于日复一日的亡故了”.接着是上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决心“求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作者看到的“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国看客.作者从这群看客的身上,看到不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病症.作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这一思想转化的进程,对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从艺术表现上,作者思想的这种转化,又仅仅是通过并不曾为他人所注重的几则小事的表述来实现的,这显示出作者准确、精到的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这篇序文里,作者并没有回避自己曾有的犹疑和孤寂,体现出了坦荡率直的艺术品格.而作为一篇序文,作品又恰当地提示了他所以要作小说的缘由:“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从集子中所收作品看,也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一段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唤的特色.
  这篇序文的写作特点,突出地体现出作者的用笔素朴、简括,不事铺排.这种笔触,与他深沉冷峻的思想桴鼓相应;同时作者的素朴、简括,并不意味着作者思路的单调、狭促.作者在描述生活锁事的同时,总是把他的得寸进尺触,抵向我们的心灵和精神.至今,这篇序文仍以它简括深思的艺术个性和忧愤深广的思想,给读者带来深层次的思索.
  然而《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它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这三部小说集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以下介绍《呐喊》的内容.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看了 鲁迅的文章呐喊反应了什么?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所示的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一幅象形统计图,不过这位同学太粗心了,应该给出的题目及一些说明性文字都忘  2020-05-13 …

看《老妪》这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她时时抬头,目光扫过眼前的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这  2020-06-08 …

白马湖之春阅读答案1.文章第一段中应用了朱自清的《白马湖》中的语句的目的是什么?2.第3段中作者为  2020-06-28 …

完全反应是什么意思化学中两种物质反应,说完全反应和恰好完全反应有什么区别吗?到底是一种物质反应完了  2020-07-03 …

奥斯维辛的雪文章第四段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形式和内容分别指什么整句话得具体意思什么文章结尾  2020-07-10 …

急求:在论文正文中提到"在某报纸中(报纸名)中发表了(文章名)一文"标点用什么如:在教育报中发表了  2020-07-25 …

问大家一个非常难得为题,如何在应试作文中体现温情大家可以说一下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样的场景,用什么样  2020-12-07 …

哪篇文章应该知道吧,我直接说问题了文章描写了牵牛花那几个方面的特点?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是牵牛花,为什么  2020-12-08 …

求帮忙找一篇普通的应试作文,内容大概就是考差了心情不好,看到了什么东西又不郁闷了,文笔不要太好也不要  2020-12-14 …

印度洋海啸里的蝴蝶效应1、文章用比喻开头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第三段,具体说说这次印度洋大地震中的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