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通过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1)图1仪器中
题目详情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通过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图1仪器中,在灼烧固体样品时必须用到的是___(填名称).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
(3)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则测得的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案二 按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分液漏斗中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___.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通过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图1仪器中,在灼烧固体样品时必须用到的是___(填名称).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
(3)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则测得的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案二 按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分液漏斗中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2)实验前称取17.9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方案一](1)在灼烧固体样品时必须在坩埚中进行,要用泥三角支撑,
故答案为:坩埚、泥三角;
(2)实验原理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故应保证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加热恒重则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故答案为: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3)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使得剩余的固体质量偏小,即计算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所以计算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方案二](1)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C装置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分液漏斗中如果用盐酸代替硫酸,盐酸易挥发,这样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氯化氢,浓硫酸不能吸收氯化氢,则氯化氢被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到二氧化碳质量偏高,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多,则会导致碳酸氢钠偏多,碳酸钠偏小,
故答案为:浓H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不能;
(2)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06x+84y=17.90
44x+44y=8.80
,解得x=0.05mol
y=0.15mol
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29.6%,
故答案为:29.6%;
(3)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C全部吸收,则需设计一个装置将A、B中的CO2全部吹入C中吸收,
故答案为: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故答案为:坩埚、泥三角;
(2)实验原理是根据加热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计算碳酸氢钠,故应保证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加热恒重则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故答案为:保证NaHCO3分解完全;
(3)若加热过程中有晶体迸溅出来,使得剩余的固体质量偏小,即计算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所以计算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方案二](1)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被碱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以确保C装置中质量增加量的准确性;分液漏斗中如果用盐酸代替硫酸,盐酸易挥发,这样制得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氯化氢,浓硫酸不能吸收氯化氢,则氯化氢被碱石灰吸收,导致测到二氧化碳质量偏高,等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多,则会导致碳酸氢钠偏多,碳酸钠偏小,
故答案为:浓H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不能;
(2)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06x+84y=17.90
44x+44y=8.80
,解得x=0.05mol
y=0.15mol
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0.05mol×106g/mol |
| 17.90g |
故答案为:29.6%;
(3)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C全部吸收,则需设计一个装置将A、B中的CO2全部吹入C中吸收,
故答案为: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
看了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后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2020-04-08 …
在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 2020-04-08 …
将Na2CO3和NaHCO3混合物19g,充分加热后,收集到CO2有1.12L(标准状况),冷却后 2020-04-26 …
(1/2)1: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 主要能源物质? 2020-05-16 …
把13g含有SiO2的CaCO3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剩余固体称重为8.6g. 2020-05-16 …
将Na2CO3和NaHCO3混合物19g,充分加热后,收集到CO2有1.12L(标准状况),冷却后 2020-05-21 …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食物,的效果好一些.这是因为用0℃的冰冷却物体时比0℃的水多了 2020-06-22 …
下面画线字有多种解释,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1.却:A.后退;B.推辞;C.再。(1) 2020-07-05 …
用一直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度,当物体的温度升高10度是,再用它 2020-11-30 …
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如果c冰=2.1×103J/〔kg•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