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

题目详情

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一水接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组成。

(3)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分钟,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融合时常用的病毒促融剂是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脂类分子

(2)磷脂双分子层(或两层磷脂分子)

(3)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②蛋白质分子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  ③仙台病毒

解析:

本题取材于教材外,原理却在教材内,是复习生物膜知识的基础。以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为核心,结合一些物理、化学常识,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材料(1)证明了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类物质。材料(2)由题意可推知细胞膜由两层脂类分子组成。材料(3)采用图解方式考查的知识还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根据题意,可分析出:①是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由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②在融合前,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③观察融合后的细胞,开始红、绿色各占一半,40分钟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在细胞膜表面,从颜色的移动可推知一定是蛋白质分子移动的结果。  0℃时,两种蛋白质分子的活性很低或基本不动。即温度能够影响蛋白质分子的活性。

看了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