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13、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14、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15、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B.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C.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D.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16.名著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和文化最重要的承载者,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你能从另外的角度帮助作者说服你身边的同学吗?请你通过介绍一本具体的名著引领你的同学走进它的美妙世界。(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D(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语“从全文看”。从全文看,首段谈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第二段说“名著需要重读”,第三段说怎样“重读”。再从首段看,首句是领起句,以下列举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概述其成就,目的在于表明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可见正确答案是D项)14.C(第二段“名著需要重读”是领起句,第2句是一个并列复句,分号前从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说明“需要反复阅读”,分号后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说明应当重读。以下“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说明应当重读。A、B、D三项据此编拟,是正确的。原文说“……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误解,而C项故意删掉了其中“鲜活”二字,语意大变。“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还“重读”什么呢?)15、D(仔细对照第三段的相关文句可知本题前三项正确。与D项相关的原文是“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人格”,丝毫未论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该项还故意删去“建设性”这一限制语,使语义有所改变,因而D项不正确)16、能从中学生读名著的必要性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介绍某一本名著。例如:《红楼梦》:一阙红楼,万顷清泪。曹雪芹带领我们走进封建末世的大观园,看红尘痴情男女演绎的风月情债,看繁华剥落的一份痛楚,让我们在现世的尘埃上静静地啜饮经典名著带给我们的心灵的巨大震撼。“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读懂了其中的种种况味了吗?请走进《红楼梦》的美的世界吧。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从.像.造句从.从.像.怎么造句?在.满是.像.像.像.怎么造句?{请勿用七月的天山课文造句}  2020-04-12 …

用恰当的比喻吧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红得透亮的柿子,像此为浑身长满  2020-04-27 …

雨逢建筑面积两层房子,底层10米宽30米长,二层在前面飘2米走廊,再在走廊飘30厘米线条,即二层1  2020-06-13 …

用恰当的比喻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2、红得透亮的柿子,像3  2020-06-18 …

下面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山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到达咸  2020-06-20 …

在比喻句后面打勾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我心里充  2020-07-10 …

想象写话蒙娜丽莎的微笑永远充满永恒的魅力,她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当你高兴时  2020-07-11 …

下面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山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到达咸  2020-07-16 …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它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六年级)紧急型!1.秋天,红透了的小枣挂满枝头,在绿  2020-08-04 …

阅读诗句,回答问题。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好像在静静地思索。树枝在秋风中摇曳,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