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谈谈你对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或看法等

题目详情
谈谈你对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或看法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先秦时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他强调人要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为人行为的基本依归.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的境界,他主张人必须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3],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网拦河捕鱼,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可以看出他反对人类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这与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里革断署”等典故所体现的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一致的.
荀子说:“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4],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关系问题,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里的“天”就是自然界,荀况提出了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是第一位的,这就把唯物主义的一个最主要的哲学命题明确的树立起来了.荀况还认识到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而且是独立于人类的.
汉朝:董仲舒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扬光大并流传后世,他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5]的主张,从而确立了“天人合一”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包括“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相通”三方面内容.这种思想虽然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和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主张对自然心存敬畏之心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淮南王刘安的“天人关系”问题上批判了董仲舒的神秘主义目的论,他指出万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自然的趋势,人是不能违背的,也就是要“无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6]就是说,“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条件.
看了谈谈你对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和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