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目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目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0.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作简要分析。
21.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0.此诗描绘了一幅山行图,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21.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中》“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现是一种闲适之情,王 勃《山中》“黄叶”体现的是悲伤之情。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清浅的溪水,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冷肃的秋意,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比如题中要抓住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等意象。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自然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所以分析“”这个意象是要从本身特点和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仿造句子:只要不失去信念,一棵无名的小草,也能让你的眼前充满无限绿意;只要不失去信念,一只孤独的腊 2020-04-26 …
思无涯,念不边,无思而无念,无念而无思,思者比将其植入心田,念着必将彼放入脑海有人能对上来吗 2020-05-16 …
听雨(崔舸鸣)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 2020-06-28 …
听雨崔舸鸣①雨夜总是无眠,便听了一场夏雨自小至大的成长过程。②初时淅淅沥沥,若有若无,只是当微凉的 2020-07-03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雨无忧无虑地游来游去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 2020-07-04 …
夏夜雨夏夜雨,傍砌蚯蚓吟.念尔无筋骨,也应天地心. 2020-07-13 …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0-07-25 …
境由心生,念由心起.心存美好,世间无处不是风景,这一路有你相伴,无论前路多少风雨,无论路上有多少艰辛 2020-11-02 …
写一首诗雨季总还念雨季那个女孩子一把白伞下悄然站立静静地,静静地望着雨像是在等候春送一片暖意也像是在 2020-11-02 …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念,什么意思?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念,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则无善恶二念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