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最后-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
题目详情
最后-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是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榢;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想想弟子们在来源地相聚的情景,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2.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什么?
3.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
4.四个弟子除草方法不同.,对后两种方法的态度未提,为什么?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为什么
6.文中"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的句孑,你怎样理解?
7.想象弟子们再来原地相聚景彖,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什么变化?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啊.”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是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榢;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想想弟子们在来源地相聚的情景,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2.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什么?
3.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
4.四个弟子除草方法不同.,对后两种方法的态度未提,为什么?
5.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为什么
6.文中"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的句孑,你怎样理解?
7.想象弟子们再来原地相聚景彖,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什么变化?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震惊→疑惑→明白
2.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雾如电,应做如是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3.饱学比喻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
4.点点头;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言之成理就可)
5.不是失信,哲学家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6.点题: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7.不是和1.一样吗?
2.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雾如电,应做如是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3.饱学比喻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
4.点点头;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言之成理就可)
5.不是失信,哲学家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6.点题: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7.不是和1.一样吗?
看了最后-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这是①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②哲学要从总体上 2020-04-08 …
问一哲学问题物质的根本特性和唯一特性是一个吗?属性与特特性的区别? 2020-06-30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戈拉B 2020-07-02 …
请问一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下一句是什么? 2020-07-03 …
(2011年北京卷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须”的学问。 2020-07-04 …
有一位哲学家死后想去天堂.在一个十字路口,他迷路了.路口有两个天使,一位天使只说假话,另一位天使绝 2020-07-08 …
问一个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的问题如果位移时间图象是曲线,做什么运动,直线做什么运动速度时间图 2020-07-30 …
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是“哲学: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这一主题意在告诉人们①反思性 2020-12-05 …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哲学就产生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 2020-12-15 …
请问一下位于句末单词的词尾的辅音音素,是不读出声还是读的一般较轻?可否举些例子,请注意,是句末单词的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