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建筑是很有趣的。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建筑是很有趣的。12世纪的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建造一座拥有600多根石柱的庙堂的时候,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早在10世纪就已经修建了有数十根木柱支撑的百泉轩了,这种柱式建筑的共同性,使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找到了结构上的统一。

  我不知道在西方建筑语汇中关于轩应该如何定义,中式建筑中的轩,古书上有多种解释。这里所指的轩是以敞亮为特点,而又临水的建筑物。读《红楼梦》:“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那种园林的气息从玄妙的远观中已透出来,通过建筑语言象征系统,便知那轩中主人的生活风貌。

  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从建筑的诗性角度去打探这座庭院的轩舍,已经精美绝伦。廊柱漫不经心地排列,沉醉于自然的风华和文化的典雅之中。重叠的飞檐,即便在清淡的风雨中亦张开它畅想的羽翼,一副要往深壑中飞去的样子。成排的门窗,雕镂得如同一幅幅经典的水墨,庭院的风景一年四季要借它照自己的装束。轩前轩后的古树。像一群思想的宿儒,有着典雅的造型和神奇的魅力,轩内轩外的古井和池沼风花雪月。光亮照人。

  从建筑历史来说,百泉轩已经跨越了两个千年,设若做一种文物发掘,它的建筑堆积层足以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高贵悠远的情调在地层深处转动,一定有一些文化故事在内心漫步,其历史的气韵,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赏。

  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临水的一面为全开扇,高达数米,格心的棂条秀巧纤丽,花饰简约,裙板不作多余的装饰,显出淡泊的闲居情趣。

  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而不是建筑融入环境,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内部都有自然在歌唱。轩前轩后的溪泉像梦一样飘忽,万千的声响都是为这轩而鸣,而且,千年以来保持着坚贞如一的韧性,从不间断。对于岳麓山来说,溪流就像一条用来拴宠物的链子,时时刻刻将这轩拴着,它知道这“宠物”跑不到哪里去,随便将链子在树木竹石间绕两绕,然后四处望望,到后面闲卧去了。

  人、建筑、溪泉三者同处于一种融合状态。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文化人固守在这种融合里,将美丽的灵魂安放在溪泉竹石之间,为一些学理而穷其心力,体验文化中流泉聒噪、藤葛依依、书巷深寂的情调。灰墙青瓦、红柱花窗在碧泉沼池中清丽得不留一点余地。那时候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溪泉一定是看得很透彻。文化人从经过修茸的书窗下抬起头来,隔着疏疏的花栏,也将流水看得清楚。“流泉清自泻,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张拭《石濑》)流水知这读书人的用意,叼着一瓣书声就到园中转悠去了。至于那池塘,还睁着大眼睛望着那个穿道袍的人,沉重的书本消解了他的诗意,好久才将一种古老的启示悟出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有经验的读书人一有诗句就记在纸上,这读书人却很痴傻,缄默着用树枝写在水上,池塘自然欢愉,800年以后,见到游人,还能听到入池的流水朗诵这首诗歌。流水的精粹和文化人的迷醉在这样的时候是合二为一的。

  在万物酣睡的夜晚,有一条溪流静静流淌,将它的谐趣、灵气、真情奉送给夜晚,在晨曦来临之前,像一条夜犬一样注视着世界,守护文化的万顷田畴。它的忠诚是这座庭院财产的一分子,是文化的一分子。是轩舍万年耸峙的原由。这条溪流的灵魂来自文化,最终将融入文化,作为另一种建筑的构件,打造成一切文化的灵魂。

(选自《山间庭院》,有删改)

(1)第3段说“建筑之于生活,有一种诱人的新意”。百泉轩“诱人的新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中说,“流水的精粹和文化人的迷醉在这样的时候是合二为一的。”“这样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请用“当……的时候”的排比句式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玛雅人建造拥有石柱的庙堂和岳麓书院的建筑学家用木柱支撑百泉轩作比,说明人类的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是有其共通性的。

B.建筑的诗性特征,仅体现在其工艺的精美细巧上。建筑工艺所表现出的神韵和建筑本身与环境的融合,则是建筑的美学传统的体现。

C.“百泉轩建筑的精彩语汇集中在格扇、槛窗上”,“语汇”之于篇章是极小的单位,而“格扇、槛窗”之于百泉轩则只能算是细节。两者有相通之处,故有此说。

D.文章引用张拭和朱熹的诗,既说明了百泉轩前溪流的谐趣、灵性、人与溪流的融合,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韵。

E.作者认为建筑与溪流融合,才使得百泉轩有了高雅的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能万年耸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略 (1)建筑富有诗性;建筑具有历史气韵和文化(闲居)情趣;环境融入建筑;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环绕百泉轩的特点,突出了百泉轩的精妙在于环境融入了建筑; (3)当文化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