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1)-(6)题。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
    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面对此种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这里不妨以“地平线”作为比附,虽然可视的地平线需要深远的地理尺度,但是在拥有史地维度和质感的城市,却可以深切感受到人文与自然交织的“心理地平线”。自人类建造城市以来,地平线就不断被城市景观的“天际线”所掩蔽,聚居程度越高,地平线消失越甚,可是“心理地平线”在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空间中始终存在。比如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古典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恰恰是封闭围合的“壶中天地”,完全看不到物理空间的地平线,通过对景、障景和借景,却让人有小中见大的意境。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地平线”。再如杭州西湖一侧是城市轮廓,另一侧是凤凰山等自然山林形成的天际线,无论从哪一侧看出去,都没有延绵的地理地平线,但是谁又能说杭州这种半城半山一水连的城市空间不似“天堂”呢?所以,在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投入精心的设计思考,重建人与历史、与自然的脉络关系,是造就魅力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城市才属于大地,人类才属于自然。
    ⑤不仅如此,对建筑文化生态的回归还要真正反顾到建筑的本体,挖掘建筑语言在地域文化建构中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沉迷于建筑文化表层的“标新立异”。尽管我们不但会对那少许融入史地质感,并隐含时空纵深感的创意建筑由衷欣赏,也会对超现实主义建筑作品惊叹连连,但是就整体而言,当代“明星”建筑师的作品,有许多只是刻意把建筑雕塑化,追求张扬个性的奇特形式感,纯粹成为没有确定含义和评价标准的另类艺术消费。中国当代也一度将这类怪异建筑当作了国际化导向,其背后可以窥见国人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产生的认同迷失:出于纠结于传统的抗拒和唯恐落伍国际的盲从。
    ⑥事实上,文化差异和多样性依然存在于人类社会演化的现实之中,并作用于建筑本身的演化进程。
    ⑦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的时代,维系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和身份认同是必要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首先就体现于此。中国未来的建筑既要吸纳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美学因素,自信地在全球化中博采众长;更应当重视地理气候、风俗民情等环境特征,自觉地维系地方的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以这样的姿态来推动中国未来建筑的本土化和地方化,应是建筑学对优化演进中的城市文化生态的一种专业奉献。
(选自201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1)第①段加点词“不平衡”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④段中作者提到了“壶中天地”,达到“壶中天地”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①___②___
(4)下列说法与第④段文意相符的一项是___。
A.“心理地平线”与城市建筑相关而无关自然山水。
B.“心理地平线”是“现代性”冲击下的无奈选择。
C.“心理地平线”是中国对世界建筑界的独特贡献。
D.杭州的“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
①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的建筑,可以看到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
②那些创意建筑似乎超越了文化差异,完全着眼于百般的奇异和万千的变化。
③答案显非如此。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大都追求异形、高科技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探索。
⑤那么,这样的价值取向能代表人类建筑演进的必然方向吗?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④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①③⑤②
(6)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如图)在“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中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民间称之为“大裤衩”。你对这座建筑有何看法?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简要说明理由。
作业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基本意思的能力.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1)-(6)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道判断推理题请高人指点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只有相信科学才能树立科学发展观.  2020-04-26 …

徐州市2012年城建重点工程--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启用后,受到市民的普遍关注。某校八年级(3)班同  2020-05-13 …

综合实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请你用100字左右谈谈你的想法,小作文随着  2020-05-23 …

英语翻译摘要:婴幼儿的词汇发展水平与早期阅读开展有密切的关系.早期阅读依据不同的幼儿园的特色,开展  2020-06-06 …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备的资源;另外,人类在维持自身  2020-06-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20多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展正在各地巡展,行草隶篆、水墨油画,将这些知  2020-07-11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增进了对宇宙的了解,我们已经近距离地观测了月球和火星,目前观测的结果  2020-12-09 …

阅读中国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景观是青藏区著名的宗教建筑.(2)图乙中是藏族牧民的传统  2020-12-27 …

如图是某动物园的地图,甲、乙、丙、丁为不同类别的展示馆,小艾班上要到此动物园参观,全班分成数组,小艾  2021-01-15 …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根  2021-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