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回答问题。权以公孙渊称藩①,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张)昭谏曰:“渊背魏惧讨②,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③,欲自
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回答问题。
权以公孙渊称藩 ① ,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张)昭 谏 曰:“渊背魏惧讨 ② , 远来求援,非本志也。 若渊改图 ③ ,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 权与相反覆 ④ ,昭意 弥 切。权不能 堪 ,案 ⑤ 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⑥ 。”昭熟视权曰: “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患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 ⑦ 之言故在耳。” 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 ⑧ 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 ⑨ 。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 ⑩ ,昭 固 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 。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①称藩:公元228年(魏明帝太和二年),辽东太守公孙渊意图立国,遣使至江东通好孙权,并愿臣属。藩,封建王朝分给诸侯、王的封国或臣服之国。③背魏惧讨:背叛魏国,害怕受到讨伐。③改图:改变意图。④反覆:反复。⑤案:通“按”。⑥失计;拿错了主意。⑦遗诏顾命:临终时赠我诏书,给我下达命令。⑧卒:终于。⑨称疾不朝:自称因病不能上朝议事。⑩数慰谢昭:多次慰问张昭,向张昭道歉。谢,道歉。 昭辞疾笃:张昭以病重为借口推辞(孙权的邀请)。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
①谏:___________ ②弥:_______________
③堪:___________ ④固: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①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孙权对张昭的态度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原因使张昭再次上朝议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劝告。②更加。③忍受。④固执。 (2)①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向魏国表明忠诚之心,我们派去的两名使者(被杀)回不来,那么,我们不也会被大下人取笑吗?②我即使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每次总是竭尽忠诚而近于愚蠢,其原因实在是因为太后临死的时候,把我叫到床前,给我下达诏书,临终嘱托的话依然存在罢了。 (3)三次变化。第一次因为反复与张昭商议派使者,张昭反对;第二次因为张昭表达对太后遗嘱的忠诚;第三次因为两位使者被杀,证明张昭的推测是正确的。 (4)孙权真诚地认错,以烧门的方式迫使张昭出来,加上张昭的几个儿子一起扶他出来,等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2020-05-13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 2020-05-13 …
孙权劝学难字注音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孙权曰:“孤岂欲卿治 2020-05-1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度假变换莫测誊写欲盖弥张B.气慨自怨自艾峻工炙手可热C 2020-05-16 …
英语翻译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 2020-06-17 …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践的是中国共产党。 2020-06-17 …
“方颐大口,碧眼紫鬓”描写的是谁?张昭孙权鲁肃虞翻 2020-07-01 …
《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 2020-11-22 …
被告人张某孙某均为甲县人,他们从2005年5月起就伙同已县韩某在已县抢劫,在甲县偶有抢劫行为,两抢劫 2020-12-19 …
下列哪些内容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的共同主张[]①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②反对等级制度,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