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
楚庄王欲伐越 ① 。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丧 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 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 明 。
( 节选自《韩非子》 )
【注】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 :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 王之兵自败于 / 秦晋
B. 王之兵 / 自败于秦晋
C. 王之兵自败 / 于秦晋
D. 王 / 之兵自败于秦晋
1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
① 丧:
② 明:
2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 )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译文:
21. 庄子劝谏楚庄王 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
答:
22. 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3 分 )
答:
18. 【解析】 选 B 。根据句意进行划分,词句应在主谓之间划分节奏。
19. 答案: ①丧失 ②明智
20. 答案: 大王 ( 楚庄王 ) 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21.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议论部分概括文章阐述的道理。
答案: 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22. 【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能力。从楚庄王不能正视自己国家的弱点和善于听取庄子的劝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附【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 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庄
在境内作乱,官吏却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大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
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
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察。
46 】.实施 BSP 方法有其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具体目标是A .提高企业部门作用 B .实现 2020-05-23 …
实施BSP方法有其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具体目标是A.提高企业部门作用B.实现分布数据管理C.实现数 2020-05-2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题盘豆驿水馆后轩①韦庄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占清波 2020-06-09 …
种花或种庄稼,需要经常松土,其主要目的是()A.让不定根迅速地长出来B.让土壤能涵养住更多的水分C 2020-06-28 …
曹刿论战文中体现鲁庄公目光短浅的句子是?文中运用哪些事例证明曹刿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看法是正确的 2020-07-07 …
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2020-07-28 …
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 2020-07-28 …
清王朝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承德修造避暑山庄,并在外围修建十二座宏伟的喇嘛庙,其根本目的是()A.满 2020-11-12 …
鲁庄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是一个“鄙”的典型;但从本段鲁庄公的话中,也可以看出鲁庄公具有哪些闪光 2020-11-26 …
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建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A.巩固完善特务机构B.抵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