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少年时代,读书既没有明确的目的,读什么便为幼稚的不大自觉的“选择”所左右。对我来说,有两段,中学之前,重“趣味性”,凡有趣的书,都吸引我;进入中学
少年时代,读书既没有明确的目的,读什么便为幼稚的不大自觉的“选择”所左右。对我来说,有两段,中学之前,重“趣味性”,凡有趣的书,都吸引我;进入中学,重“知识性”,凡包含我所不知道的东西的书,都抓得住我。实际上,“趣味性”与“知识性”很难割离,它们常是互相包容的,只是那时看不大清楚而已。
(乙)
读书应该有选择。没有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地学习,效果不会好。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一辈子都是糊里糊涂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完全是为了消遣而读,被“趣味主义”牵着鼻子走。“有趣”的书,虽然读得多,实际上并未能对客观实际,对社会、历史、自然加深了解。所以,选择好书阅读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可以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再进行广泛的浏览。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对社会、历史和自然规律性的了解,同时,在这当中,发展自己的某种专门工作才能。学习,没有不畏艰苦的精神是不行的。读书,有时固然也有一种平原驰马、顺水推舟那样的洋洋乐趣,但有时也会像负重登山、逆水行舟那样吃力,这时,不畏艰苦,顽强攀登的精神就是十分必须的了。
(选自秦牧《漫谈读书的经验》)
1.两文的话题相同,都是谈________。
2.两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为主。
3.两文对书的选择标准也有差异,甲文说少年时代的标准是________,乙文的标准是________。
4.甲文提到的“趣味性”用乙文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乙文中提到的“社会、历史、自然”用甲文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
5.两文的中心句分别是:
(1)甲文:________。
(2)乙文:________。
6.请以“正所谓________”的方式,各用一句名言警句(也可自拟一句)来为两文结尾。
(1)甲文:正所谓________。
(2)乙文:正所谓________。
解析:
1.读书的选择 2.记叙 议论 3.趣味性,知识性 能对客观实际,对社会、历史、自然加深了解 4.趣味主义 知识性 5.(1)第一句 (2)第一句 6.(1)开卷有益 (2)书山有路勤为径 点拨:此题意对即可。
分子的气味单个分子又没有气味?若没有,那么NO2的气味来自哪里?若有,给出原因. 2020-04-11 …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C5H8NO4Na,易溶于水, 2020-05-02 …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易溶于水,与不反应),另外 2020-05-02 …
西红柿的酸味来自那种物质?草酸?VC?苹果酸?琥珀酸?马来酸?还是别的什么什么? 2020-05-14 …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2020-06-10 …
速回!选出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是()A.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A.农民们都说:看见这 2020-06-13 …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0-06-13 …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嫩的苗,就嗅出了白面馒头的香味来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0-06-13 …
阅读题,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驰名中外的美味.来到北京的中外游人,在游览了故宫、颐和园、万里长城等名胜 2020-06-13 …
英语专四估分准吗考过专四的都进来说说.大家估分和实际出的成绩相差大吗?09专四大家的成绩都出来没? 2020-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