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的诗和赏析

题目详情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的诗和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听颖师弹琴①
  韩 愈
  呢呢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銮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③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
  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③未省
  (音醒):不懂。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④冰
  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赏析】
  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
  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
  声震宇。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
  凰朗吟。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
  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
  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
  情境。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
  效果。例如前两句比以儿女之情,十个宇除“相”字外,没有开口呼,语音轻
  柔细碎,与儿女私语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拟以英雄气概,便以开口呼“划”
  字领起,用洪声韵“昂”、“扬”作韵脚,中间也多用高亢的语音,恰切地传
  达出昂扬奋进的情境。
  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
  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听琴而“起坐在一旁”
  ——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
  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声
  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
  丈强”的比喻,并且“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他的反应是“湿
  衣泪滂滂”,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巳极艰辛,
  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
  的。
  此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各有独创性而异曲同
  工,都是摹声传情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