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看面题目题。(12分,每小题3分)李龙眠画罗汉记[明]黄淳耀李龙眠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凡未渡者五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看面题目题。(12分,每小题3分)
李龙眠画罗汉记
[明]黄淳耀
李龙眠 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 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无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为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 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 ,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 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 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于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履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 自得。      
按罗汉于佛氏为得道之称,后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 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 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欤?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注:①李公麟,宋代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擅长画山水佛像。②呍:指口张开。③鬅鬙:头发散乱的样子。④轩渠:愉快而笑的样子。⑤锡飞杯渡: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渡,乘着木杯渡河。相传得道高僧可以凭法力锡飞杯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 微哂顾:回头看
B.若重不能 者胜:能承受
C.出其履将 之纳:交付
D.故为此图以警 之与发:提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人貌老过 伛偻者②而刀刃若新发
B.①双手捧之 承以首②剑阁峥嵘 崔嵬
C.①共舁一人 渡②方其系燕父子
D.①后世 传高僧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 劫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画中罗汉渡江艰辛的一组是
①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②目皆下视,口呿 不合
③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
④所舁者长眉覆颊,面怪伟如秋潭老蛟
⑤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
⑥以一指探鼻孔,轩渠 自得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小题4: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对著名画家李公麟所绘罗汉渡江图的记述,李公麟在图上共画了十八人,
包括十五个罗汉和三个童子。
B.文章按照未渡者、正渡者、已渡者的先后顺序,生动地再现了李画中的情景,罗汉们神态各异,无一类同。
C.画中也有悠闲的罗汉,其中一个让童子抬着,一个让童子背着,他们的轻松与三位童子的辛苦形成鲜明对比。
D.作者认为,传说中的罗汉能够“锡飞杯渡”,而李画虽然手法高超,但表现罗汉渡江艰辛不符合佛教的本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未渡者五人:一人值坏纸,仅见腰足。(3分)
(2)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4分)
(3)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画中没有渡江的共有五人。一人正好处在画纸的损坏处,只能看到他的腰和脚。(3分,得分点:凡、值,语句要通顺)
(2)一人相貌也很苍老,驼着背拄着手杖,他离江边已经不远,那神情像是庆幸自己快到岸了。(4分,得分点:策、去、幸、其等,语句要通顺)
(3)但是这些罗汉为了渡江,如此艰辛,太让人奇怪啊。(3分,得分点:而、为、殊等,语句要通顺)


小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