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
材料一 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
材料二 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 . 5%,湖底普遍淤高1~3米。
材料三 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做出安排。
(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哪些国家职能?
(2)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生态环境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
(1)在抗洪和防洪问题上,我国政府行使了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保护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考生若还能答出改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酌情加1~2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它很好地将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3)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注:考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2~3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 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
解析:
这是1999年全国高考的一道试题。此题有很强的综合性,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位一体的跨学科新型综合论述题。该题梯度排列、导向性好、应联系实际具体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西湖中的白堤和苏堤分别是历史上两位大诗人有关,他们是谁和谁? 2020-05-16 …
西湖中有四堤,其中修筑予南宋的是( )。A.苏堤B.白堤 C.杨公堤D.赵公堤 2020-05-20 …
西湖中有四堤,其中修筑于明代的是( )。A.苏堤B.白堤 C.杨公堤D.赵公堤 2020-05-20 …
在成本系统的【成本核算】中,系统将按()顺序进行月末结账处理。1)确定待结账月份”。2)单击〖开始结 2020-05-31 …
图所示的水工建筑,它一端与海(河)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丁”字形,故名“丁坝”。读 2020-06-17 …
阅读沈括的《侯叔献治水》,完成下列各题。熙宁中,濉阳界中发①汴堤淤田②,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 2020-06-18 …
二、阅读选自沈恬《梦溪笔谈》的短文《导水治堤》,回答问题导水治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 2020-06-18 …
二、阅读选自沈恬《梦溪笔谈》的短文《导水治堤》,回答问题导水治堤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 2020-06-25 …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请回答:(1)秦完成统 2020-07-28 …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请回答:(1)秦完成统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