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灯下草虫鸣纤云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灯下草虫鸣

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习习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出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他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我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虫鸣,让她记忆中的爱情倏然被唤醒,让她回到了曾经的某个美好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

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清秋书简》,文字略有改动)

1.解释划线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第④段划线句中的“这种意象”指什么?

(2)怎样理解第⑥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2.作者在第四段描写了幼时在田野守秋时的情景,让人难以忘怀。试从描写和修辞角度作简要赏析。

3.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钟情秋天的虫声”的。

4.文章最后一段说:“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1)秋灯里愈发孤凄的她的身影。(2分)(2)秋虫声能让人内心充满宁静。(2分)   2.①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工笔细描传达出夜听虫鸣的美好感受。   ②综合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夜虫鸣的动人情景。(6分,每点3分)   3.①秋天的虫声让作者自心充满温暖和愉悦。②秋天的虫声使作者感受到诗情画意.③秋天的虫声让作者着迷于秋之天籁.④秋天的虫声使作者感受到生活的温馨。⑤秋天的虫声使作者内心充满宁静。(5分,答对一点给l分,答对四点给5分)   4.照应标题和开头,(2分)强化了在灯下一边阅读一边听秋虫鸣叫的美妙体验。(2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灯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时朝边塞诗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原意是形容好似梨花  2020-06-22 …

英语翻译诗的内容: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载。我恐荆棘  2020-06-30 …

清朝某次科举考试,一考生在考场内抓耳挠腮,半天不能成文,忽灵机一动,写下四句打油诗,想以此打动考官  2020-07-05 …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于困境,似已无望,忽而又现出新的契机,  2020-07-09 …

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内。(1)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2)枯腾老树昏雅。()(  2020-07-11 …

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内.(1)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2)  2020-07-15 …

清朝某次科举考试,一考生在考场内抓耳挠腮……这个古文的名字和翻译清朝某次科举考试,一考生在考场内抓耳  2020-11-06 …

《木僧》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如下:《木僧》是一首诗吧?内容如下: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  2020-11-20 …

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  2020-11-29 …

请读下面一首小诗“忽必烈,使中国的疆土空前扩大;忽必烈,使中国的民族空前融和;忽必烈,使中国的大门空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