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
题目详情
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提示:
如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再如 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其实《雨巷》选段中“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虽然分行,却是一句,那么,押韵的是2、4、5句。本诗为人称道的地方不少,音节的优美就是其一。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大约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再别康桥》选段中押韵的是2、4句。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琅琅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主要表现在: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往复。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提示:
如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再如 再别康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其实《雨巷》选段中“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虽然分行,却是一句,那么,押韵的是2、4、5句。本诗为人称道的地方不少,音节的优美就是其一。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大约每节押韵二至三次,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再别康桥》选段中押韵的是2、4句。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的,琅琅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主要表现在: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往复。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看了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选择两处加以修改①读罢小说,使我感触非常深,小说的情节给了我异常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读出了两个字, 2020-06-08 …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2020-06-18 …
请在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图一)若污则亏(图二)花中君子—— 2020-06-23 …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段,其中有语病,请选择两处进行修改1,读罢小说,我感触颇深,给了我异常深 2020-06-29 …
请从“祥子、阿廖沙、尼摩船长”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读书心得。[示例1]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 2020-11-01 …
诺贝尔五年级苏教版课文第8段中用了许多感叹号,你能从中读出什么选一两出写一写 2020-11-08 …
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分析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2020-11-28 …
嗅梅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不同的人从 2020-12-06 …
《十八岁和其他》一文说:“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一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中的读书乐 2020-12-22 …
语文活动。下面有两幅图,请选择其中一幅,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从图中读出了什么。(读出的内容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