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丘濂①1月26日,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无意在老北京网的论坛上看到了一位网友1月13日发布的帖子《最终还是拆了》,照片显示,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拆除
丘濂
    ①1月26日,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无意在老北京网的论坛上看到了一位网友1月13日发布的帖子《最终还是拆了》,照片显示,位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院落最南端的倒座房已经被完全拆除。曾一智立刻通知她所认识的文保志愿者、记者,并且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
    ②此时距2009年7月公众第一次通过媒体知晓梁林故居面临拆迁,已经过去两年半。当时,声称之前并不知道这是梁林故居的北京市规划委叫停了对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决定进一步研究其存废问题。7月28日,北京市文物局表态“将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以保留”,并尽快落实保护问题。但当年11月,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家民间组织向市文物局提交将故居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申请,却遭到文物局的拒绝。
    ③2011年3月11日,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给开发商华润置地发了通知,称梁林故居位于你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项目内,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请你公司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有关纪律和法规,对故居实施保护修缮,确保文物建筑安全。
    ④但2012年1月26日当志愿者进入故居时却吃惊地发现,倒座房和正房均已被拆掉。附近居民证实,拆迁行为发生在2011年下半年。本刊记者看到,故居院内依然还有因未谈妥补偿没搬走的住户,但他们并没有成为第一时间的举报者,这和房屋的产权属性有关。当年梁氏夫妇住的北总布胡同3号如今都成为不止一家住户的“大杂院”,因此不像一些名人后代依然具有产权的宅院,这里的居民没有任何保护文物的动力。2009年夏天媒体开始对故居历史做大幅报道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故居的居民对所住房屋的这重身份感到厌烦。住在26号院中的一位王女士认为她的家庭生活每天都要受到访客的打扰。她说:“这房子是我家的,不是故居。”
    ⑤梁林故居被拆除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谢辰生说,梁林故居的价值在于梁思成和林徽因曾经在这里居住生活过,因此,只要梁林故居的原基址未变,复建就有意义。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认为,故居的位置应该作为遗址地加以保护,可以在原址辟建遗址公园和纪念馆,但要按照可识别原则设计,其建筑形制与原貌要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混同。这两位超过80岁的老人都是古建筑保护领域的权威。
    ⑥在各方为保护梁林故居奔走呼吁时,故居所在地块开发商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华润置业对外将故居拆迁解释为一种形式的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对此发表评论说,拆除是建设单位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而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则告诉本刊记者,“所谓的‘落架’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不过从文保志愿者了解的情况看,这次拆除的过程完全缺乏秩序,在现场参与拆迁的两个工人说,砖瓦大家随便拿,也没有人不让拿。
    ⑦究竟开发商的拆除行为如何界定,还需要等待东城区文委会的进一步调查。《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一书的作者陈光中认为,在这个事实尚未查清的阶段,舆论和媒体就指责开发商也许有欠公允,毕竟在那片地上没有出现建筑物前,谁也不能说开发商就不会在那里复建。“不过这并不是件坏事,这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监督环境。但我过去常目睹的一种情况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被迅速拆除,接着新的地基打了,楼也盖起来了。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工夫,怎样都来不及挽救了。”陈光中提到了位于宣武区棉花胡同的林白水故居,那是一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发商硬是拆掉了,结果交了罚款,又在旁边的位置建造了一个四合院,但外观、格局、大小和原来的故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崭新的、不伦不类的四合院。”“《文物保护法》中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行为,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数目和那块黄金地段的地价相比,和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相比,又算什么呢?”
(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6期,有删改)(1)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本报道是如何体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的?
(2)④⑤⑥中针对梁林故居的拆除,各方人士表现出了哪些不同态度,请概括归纳。
(3)此文报道的是梁林故居被拆除的始末,对社会各界有警醒、指导作用,请结合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新闻的真实性体现在对客观事实的原景再现,要求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可根据这样的标准来看文章的选材.文中有具体数字,有具体的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有人物的原话,这些都能表明本文是真实的...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梁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