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甲)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甲,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盆地,B高原,C平原.(2)读图乙,我国
题目详情
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甲)和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___ 盆地,B ___ 高原,C ___ 平原.
(2)读图乙,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___ ,其中H代表地势第 ___ 级阶梯.
(3)图乙中①②之间以 ___ 山脉为界,②③之间以 ___ 山脉为界,④是 ___ (地形区).
(4)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北回归线附近的D处的自然景观有可能是 ___ .
(5)在长江中下游平原E、F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 ___ 处,主要原因是 ___ .
(6)图乙中①②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① ___ ② ___

(1)读图甲,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___ 盆地,B ___ 高原,C ___ 平原.
(2)读图乙,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___ ,其中H代表地势第 ___ 级阶梯.
(3)图乙中①②之间以 ___ 山脉为界,②③之间以 ___ 山脉为界,④是 ___ (地形区).
(4)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北回归线附近的D处的自然景观有可能是 ___ .
(5)在长江中下游平原E、F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 ___ 处,主要原因是 ___ .
(6)图乙中①②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① ___ ② 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读图甲可得:A是塔里木盆地,B是黄土高原,C是东北平原.
(2)读图乙,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其中H代表地势第二级阶梯.
(3)图乙中①②之间即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以横断山脉为界,②③之间即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巫山山脉为界,④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4)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北回归线附近的D处的自然景观有可能是荒漠.
(5)在长江中下游平原E、F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E处,主要原因是该处位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图乙中①是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②是四川盆地.
故答案为:
(1)塔里木;黄土;东北;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
(3)横断;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4)荒漠;
(5)E;该处位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2)读图乙,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其中H代表地势第二级阶梯.
(3)图乙中①②之间即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以横断山脉为界,②③之间即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巫山山脉为界,④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4)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那么北回归线附近的D处的自然景观有可能是荒漠.
(5)在长江中下游平原E、F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E处,主要原因是该处位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图乙中①是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②是四川盆地.
故答案为:
(1)塔里木;黄土;东北;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
(3)横断;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4)荒漠;
(5)E;该处位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看了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甲)和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四位同学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甲说: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020-05-16 …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 2020-07-11 …
如图所示,甲物质表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影响后大量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 2020-10-30 …
如图表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A、B、C、D、E、F代表各 2020-11-04 …
此题中的“支离”,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 2020-11-05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2020-12-23 …
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2021-01-05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2021-01-05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2021-01-05 …
中国古代史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太简”,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支离”。下列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