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列各下列各题。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题目详情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列各下列各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对画横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是___
A.以繁复的笔墨,铺写出一个月光满地、水草丰美、竹柏茂盛的现实世界。
B.以繁复的笔墨,渲染出一个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生动形象的美妙境界。
C.以凝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水流平静、藻荇散乱、竹柏凋零的现实世界。
D.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对画横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是___
A.以繁复的笔墨,铺写出一个月光满地、水草丰美、竹柏茂盛的现实世界。
B.以繁复的笔墨,渲染出一个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生动形象的美妙境界。
C.以凝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水流平静、藻荇散乱、竹柏凋零的现实世界。
D.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3)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品析句子离不开语境,认真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是作答此类题目的基础.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惜墨如...
看了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求事业求得流米寺第十签:石茂无价玉和珍,只管他乡外界寻.宛如持灯更觅火,不如收拾枉劳心. 2020-05-16 …
求古诗《竹阁》-苏轼苏轼竹阁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 2020-06-17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 2020-07-16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 2020-07-16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7分)[双调]折桂令·荆溪①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②,不种梅 2020-07-24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 2020-12-04 …
泉州开元寺初名为莲花寺,唐开元26年改名为开元寺。下列关于开元26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唐开元 2020-12-06 …
麦加大清真寺位于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真寺是阿拉伯 2020-12-12 …
梵音禅寺第十八签惊鸟西坠兔东生以夜循环古至今僧到得之无不利土农工商各从心请帮助理解其中含义主要是其中 2020-12-17 …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