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荷塘月色,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题目详情
荷塘月色,本文的情与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具体说,作者正是借

荷塘月色

之景,抒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之情.
如许多论者分析的那
样,开篇一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的确是全篇的

文眼

,定下了文章的基调.这

颇不宁


,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

颇不宁静

的心情
宁静下来.
而置身于

无边的荷香月色

,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
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屡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
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
……
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
安宁.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
耳边传来

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时,他便发出了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的感叹.
一直到

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

,一直到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作者便从梦幻般
高考资源网(
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www.ks5u.com
版权所有
@
高考资源网
- 5 -


另一世界

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
如果说,

借景抒情

表现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对时代苦闷的排遣;那么,

托物言志

则表达
了作者对高洁品格和正直人格的主动追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有我之
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来,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不过是自然界的客观景
物,但在朱自清眼里,它们都成了寄托自己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许多论者在分析本
文时,多抓住

荷塘月色



朦胧

大作文章,认为这反映了作者扑朔迷离、如烟似梦的愁绪,
所谓

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只说对了一半.自然界的

朦胧之景

多的是,可作者为什么要选取

荷塘



月色

来抒情呢?
问题的实质,在于这里的

荷塘

是月下之荷塘,这里的

月色

是荷上之月色.朦胧固然是二
者的共同点,但朱自清赖以言志的是二者更鲜明的相通处,这便是


”“


之高洁!所以,在
作者笔下,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
……
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那高尚纯洁、朴素无华品格的象征.作者原名

自华

,后更名

自清

,由此我们可
以读出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这就是一个



字:出淤不染,皎洁无暇!而作者
一生都无愧于

自清

二字:清正、清贫、清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