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大历史观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审视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目的是勾画一个历史的大纲,着重东西的汇合。中西农耕文明下表反映的是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类别中国欧洲主要
题目详情
大历史观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审视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目的是勾画一个历史的大纲,着重东西的汇合。
中西农耕文明
下表反映的是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
(1)据表格内容比较分析古代的中西农耕文明的异同点。
工业文明崛起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明多元一体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外来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两家从来没有因文化的原因发生过战争,只有三次因政治经济的原因有着冲突,当时的朝廷曾对佛教加以打击,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3)概述材料中作者对不同文化发展的观点。结合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
中西农耕文明
下表反映的是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
类别 | 中国 | 欧洲 |
主要作物 | 谷物、稻类、麦类 | 麦类 |
农业结构 | 种植经济为主 | 农牧兼营、以牧为主 |
地租 | 实物地租占主导 | 货币地租占据主导 |
劳动力需求 | 需要充足的劳动力 | 人口从土地中游离出来,成为城市无产者 |
耕作状况 | 12亿亩,养活了比欧洲更多的人口 | 96亿亩 |
工业文明崛起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明多元一体
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外来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两家从来没有因文化的原因发生过战争,只有三次因政治经济的原因有着冲突,当时的朝廷曾对佛教加以打击,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3)概述材料中作者对不同文化发展的观点。结合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异同点,依据材料一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表格内容可知,古代的中西农耕文明的相同点是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点有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把人口和土地牢固地结合起来,农耕经济长期比较稳定,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古代欧洲:欧洲的农业状况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发展.
(3)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观点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可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第二小问的史实,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可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故答案为:
(1)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把人口和土地牢固地结合起来,农耕经济长期比较稳定,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古代欧洲:欧洲的农业状况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发展.
(3)观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可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史实: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发展.
(3)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三的描述可知观点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可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第二小问的史实,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可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故答案为:
(1)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把人口和土地牢固地结合起来,农耕经济长期比较稳定,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古代欧洲:欧洲的农业状况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经典力学体系为标志的近代科学的发展.
(3)观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可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
史实: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
看了大历史观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汉中市属于陕西省,在秦岭南面.这里承载着历史的积淀,“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就是真实的汉 2020-05-14 …
方程:三个数的和是108,甲数的4倍等于乙数的5倍,甲数比丙数少10,问三个数...方程:三个数的 2020-06-03 …
一道简单的高中数学已知圆C过点(4,-1),且与直线x+3y-5=0相切于点(2,1).(1)求圆 2020-06-03 …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世界排名第 2020-06-12 …
鸡兔同笼方法算年龄问题纠结的4-3!例4今年是1998年,父母年龄(整数)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和 2020-06-16 …
如图所示的装置,烧瓶中盛有水,饶杯C中装有少量水,B为温度计,玻璃管由烧瓶通入烧杯的水中,对烧瓶加 2020-06-19 …
把多项式x^4-2x^2y^2-2x^2+2y^2+y^4中的二次项与四次项分别结合起来,均放在前 2020-06-27 …
出师表中"有所广益"中的广是什么意思?出师表中"有所广益"中的广是什么意思?出师表中"有所广益"中 2020-06-29 …
已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如图,其中的交点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2,0),B(0,2);与二次函 2020-07-16 …
列式计算.(1)36与64的一半的和,是多少?(2)325减去135除以9的商,差是多少?(3)6 202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