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曾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每一次在关键时刻都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

题目详情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曾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每一次在关键时刻都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后来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材料四: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指导思想变化。
(3)材料四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题干材料“要以乡村为中心”可知材料一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根据题干材料“没有中心城市”“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可知材料二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成为全党的革命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指导思想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3)材料四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
(1)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成为全党的革命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3)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