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①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予路》)②孟子曰:

题目详情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予路》)

②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①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注】①机变:奸诈。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论述问题的切入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两个选段都强调了人要知耻。(意思对即可) 2.(4分)要点:《论语》选段孔子的话从正面切入,指出要以羞耻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才能为君分忧,实现个人价值。《孟子》选段,孟子的话从反面切入,指出人若不知耻往往会耍一些阴谋诡计,并且落后于别人而不自知。(意思对即可)
1.
分 析:
要根据这两个选段的观点的共同之处,首先是要理解这两个选段的大体意思,明白这两段的观点。孔子讲对自己的行为要保持羞耻之心,孟子所讲是羞耻之心对人的重要性。这样就可答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都强调了人要知耻。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分 析:
两个选段论述问题的切入点,也就是两个选段论述问题的角度。对此,同样也要先弄清这两个选段的内容,然后才能把握角度。孔子是讲保持羞耻之心能取得的结果,而孟子所讲的是没有羞耻之心所带来的后果。所以角度就明确可见了,应是孔子从正面讲的,而孟子是从反面讲的。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能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四方,能不辱没君命,可算是‘士’了。”②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看了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爚曰:“君祖德厚,此子  2020-06-11 …

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为天下  2020-06-16 …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2020-06-21 …

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  2020-07-2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谏论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  2020-07-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  2020-12-17 …

52、《孝经》中表达对国家社稷的感情引用了:A.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B.战战兢兢  2020-12-29 …

《孝经》中表达对国家社稷的情感引用了A.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心中藏之,何日忘之.B.战战兢兢,如临深  2020-12-29 …

请教齐物论里的一句话.“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如何理解这句话?为什  2021-01-16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谏论北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