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送孙正之序王安石①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②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①己以从时者,不以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①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
    ②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
    ③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
    ④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        ,予未之信也。       ,予亦未之信也。
    ⑤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
【注释】①诎:同“屈”。②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③释、老:即佛教与道教。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___
A.焉尔      B.也哉     C.矣乎    D.之邪
(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世俗。
B.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
C.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
D.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
(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
(4)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的两个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①一日得志于吴君                 ②以正之之不已
③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④而不至焉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5)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  根据前文“在”,可知,还缺少“宾语”,且句末是句号,是陈述句,因此,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能是“焉尔”.
(2)C  第二段是讲述君子和众人的区别,语段的中心句为第一句“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
(3)分析句段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第三段的内容是批评不以孟韩为心的公卿贵族,在结构上与上文以孟韩为代表的君子形成对比,(1分)同时引出下文对孙正之的褒扬与勉励.
(4)D 作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文“予未之信也”“予亦未之信也”,可知,这两句之间有递进关系,再分析选项,构成递进关系的是D项.
(5)根据题目要求,本题有三个要点,也就是分析文中的赞许、勉励义以及议论色彩,答题的关键是找到对应的答题区间.
赞许义:赞扬了孙正之的德才;
勉励义:勉励他持之以恒成就儒道,发挥儒效;
议论色彩: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例证法、比喻论证等手法.

答案:
(1)A
(2)C
(3)批评不以孟韩为心的公卿贵族,(1分)与上文以孟韩为代表的君子形成对比,(1分)同时引出下文对孙正之的褒扬与勉励.(1分)
(4)D
(5)作为赠序,作者赞扬了孙正之的德才,(1分)同时勉励他持之以恒成就儒道,发挥儒效.(1分)文章将君子与众人、圣人之道与时俗好恶对照来写,并列举孟轲、韩愈的 事例,引用越人望燕的比喻,联系孙正之的立身行事,由面到点,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述,(论述过程1分)阐明了真正的君子不随俗改变自己,并且会引领时俗走向圣人之道.(阐明的观点1分)

参考译文:
当下流行什么就认为什么是对的,这种人是普通人;自己认为对的就坚持己见,这种人是君子.坚持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自私自负的表现,是因为圣人之道在里面.
君子在穷困苦难、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肯随波逐流,顺从时俗,不因时俗而伤害原则.所以,他在受到君王的重用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时俗使它符合圣人之道.这是因为他在才学方面早有准备,而他的志向也早就确定了.时代流行杨朱、墨子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孟子学说的人;时代流行佛家及老庄学说,认为这些学说不对的,只有信奉韩愈学说的人.像信奉孟、韩学说的人,可以算得上学术修养深而且志向坚定了,不因为时尚流向的而放弃自己信奉的真理.可惜不被君主信任,使的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世盛行,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已经很杰出了.
唉!我看现在的世道,带着高高的儒家帽子,穿着宽大的学者服装,坐下来就谈论尧的语录,站起来就模仿舜的动作,却不以孟、韩学说为本,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
我在扬州做官,交了个朋友叫孙正之.他奉行古人的学问,又擅长写古文,我知道他能够以孟、韩学说为本而不动摇.越地的人看燕地,觉得那是绝远的地方,但是只要驾着马车向北出发,只要不停,肯定能走到.孟子、韩愈的学说和我们的距离,怎么能和越地人看燕地的距离相比呢?凭借孙正之的求学不止,如果学不到孟、韩的学问,我不相信.如果有一天他得到君主的重视,而真正的儒家学说不在当时盛行起来,我也不相信.
孙正之的哥哥在温州做官,带着他们的父母上的任,正之也将要跟着去,先告诉了我征询我的意见.你打算沉默,沉默得了吗?庆历二年闰九月十一日写下这篇文章送给他.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送孙正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急!《司马光幼时》的译文!司马光生七岁.儿得活.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2020-05-16 …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  2020-06-12 …

司马光生七岁,凌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  2020-06-12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020-06-19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020-06-19 …

(八)破瓮救友光①生七芕,漂然②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③,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自是手  2020-06-19 …

阅读理解:司马光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  2020-06-22 …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  2020-07-02 …

为啥按照一定的基数,一定的百分比增长速度,上涨会慢,下降会快呢?从股票涨涨跌跌得到的问题.比如我有  20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