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

题目详情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 “ 成人 ” 这一概念。孔子强调 “ 仁 ” 。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 “ 成人 ” ,就应当 “ 仁 ” 。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 “ 仁 ” 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 “ 修身 ”“ 亲亲 ”“ 事亲 ”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 “ 成人 ” 首先是 “ 有知识的人 ” ,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 “ 成人 ” 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 “ 成人 ” 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 “ 知 ”“ 不欲 ”“ 勇 ”“ 艺 ” 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 “ 成人 ”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 “ 成人 ” 。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 “ 成人 ” 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 “ 成人 ” 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 “ 冠礼 ” ,标志着 “ 成人 ” 阶段的开始。 “ 冠礼 ” 的意义在于 “ 弃尔幼志,顺尔成德 ” ,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 “ 成人 ” 的德行。行 “ 冠礼 ” 之后,人们开始享有 “ 成年人 ” 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 “ 冠礼 ” 是对人们 “ 成年 ” 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 “ 成年人 ” 行列的标志。

礼有 “ 礼仪 ” 与 “ 礼义 ” 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 “ 成人 ” ,不仅要能够行 “ 礼仪 ” ,还要自觉以 “ 礼义 ” 约束自身。《礼记 · 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 “ 人义 ” ,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 · 礼运》说: “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 行过 “ 冠礼 ” 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 “ 人义 ” 。

我国古代士人行过 “ 冠礼 ” 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 “ 冠礼 ” 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 “ 成人 ” 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传统的 “ 成人 ” 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 “ 成人 ” 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 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 “ 成人 ” 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1 、下列对我们古代 “ 成人 ”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人 ” 就是脱离了纯粹的自然状态,具备仁德的人。

B “ 成人 ” 就是具有 “ 知 ”“ 不欲 ”“ 勇 ”“ 艺 ” 等素质的人。

C “ 成人 ” 接受仁义礼乐教化,就可能对社会形成基本认知。

D 、具备了 “ 成人 ” 的德行,也就具备了 “ 成人 ” 的基本素质。

2 、下列有关我们古代 “ 冠礼 ” 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包括 “ 冠礼 ” 和 “ 笄礼 ” 的完备的 “ 成人 ” 礼仪,形成于我国西周时期。

B 、行 “ 冠礼 ” 后,只有遵行 “ 礼仪 ” ,并以 “ 礼仪 ” 自我约束,才能真正成为 “ 成人 ” 。

C 、古人年满二十才行 “ 冠礼 ” ,行 “ 冠礼 ” 后就要认同人伦,实践 “ 人义 ” 。

D 、古人为了接受尊长的教导,行过 “ 冠礼 ” 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等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懵懵懂懂的孩子不是自然人,不是具有社会义务和责任意识的 “ 成人 ” 。

B 、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的 “ 成人观 ” ,以 “ 仁 ” 为基本前提,以 “ 礼 ” 为重要形式和内容。

C 、在古代,穿奇装异服、举止另类,都不是 “ 成人 ” 。

D 、古代所说的 “ 冠礼 ” ,大体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成人礼、成人礼仪、成人仪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1
D ( D 项据原文“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可知。 A 项,这只是“成人”的基本要求。 B 项,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还不可谓之成人。 C 项 “成人”首先对社会有基本认知。)

2 B ( A 项,原文是“比较完备”“最晚自西周开始”。 C 项,原文“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可见并非都是二十岁行冠礼。 D 项,原文说的是“古代士人”,且无目的关系。)

3 D (成人礼仪、成人仪式、成人礼,不是并列的概念;“冠礼”大体相当于成人礼。)

看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心中明明重视仁义道德,又无奈地对别人说它是个坏东西,该用那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形?比如说老子他明明注  2020-04-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  2020-05-14 …

“宝玉见了这般,又自己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 ”这段文字所  2020-06-05 …

《宝黛吵架》中,宝玉“后悔:‘方才不该和他较证,这会子他这样光景,我又替不了他。’”属于( )A.语  2020-06-05 …

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他这次又跑了个第三.(重点是:“跑了个第三”是动宾结构还是中补结构?并解释  2020-08-01 …

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觉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020-11-10 …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真的是这样子吗?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是这样吗?不明白请其他人来解  2020-12-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  2021-0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  2021-0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