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14分)清明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
散文阅读(14分)
清 明
姚化勤
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一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
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请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
听母亲讲 ,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土。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 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 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尺走肉 。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天真,囚出对“龙”“风”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一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
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2期)
15.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4分)
16.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2分)
(2)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2分)
17.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5.①祭奠先人;②耕耘劳作的开始;③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④想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⑤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
16.(1)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
(2)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
17.①过去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同住一院,亲情浓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②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③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 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④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 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4分)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遗憾、惋惜。(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阅读全文可知,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4.5.6.7自然段,重点阅读这几段,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概括。概括时一定要简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理解句意要遵循句不离段的原则。①句中要重点理解“大写”的含义,以及“墨水”“汗珠”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指代。②句关键是抓住比喻修辞理解,清明失去灵魂,即失去了它的内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所用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首先通读全文。标画出涉及对比的地方,综观可知,这些对比都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比。对比凸显了现实社会的浮华、堕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纯美文化的向往和眷恋。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有关杨志卖刀的题目1.结合杨志卖刀文段分析杨志的性格,你认为杨志是怎样的一个人、2.杨志为什么杀了 2020-04-25 …
《白杨》读写练习题求大神帮助1《白杨》一文表面上写.,实际上是要写.,作者借白杨树的.来比喻边疆建 2020-06-13 …
水杨酸是医药、香料、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请回答:(1)水杨酸中含氧官能团的 2020-06-17 …
老杨和小苏分别炒300页的材料,小苏所用的时间是老杨所用时间的1.2倍.已知老杨每小时比多抄5页, 2020-06-30 …
去年植树节,种植的松树和杨树共352棵,其中松树的1/3比杨树的1/4多3棵,松树,杨树各多少棵? 2020-07-18 …
求教函数公式代表的意思是什么=IF(ROW()>COUNTIF(Sheet1!$A:$A,"杨方" 2020-07-21 …
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急用分式方程应用题的!老杨和小苏分别抄300页的材料,小苏所用的时间是老杨所用时间 2020-07-30 …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沙漠胡杨王永杰1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 2020-11-14 …
填空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如果你是欢送者,你会说:“”.杨利伟凯旋,如果你是迎接者,你会说:“” 2020-12-09 …
数学问题小明、小军、小杨三人赛跑,小明比小军快1/9,小杨比小军慢1/9,小明的速度是小杨的多少倍?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