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几千年文明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古代改革材料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
题目详情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几千年文明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
(2)材料二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4)材料三中的“变官制”指什么?
【它山之石】
材料四 19世纪末,俄国、日本和中国都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在国内自上而下实施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1868年开始,日本向欧美学习,实施大化改新.经过这场改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日本强大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8年6月,光绪帝开始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
(5)材料四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①错误:___;改正:___
②错误:___;改正:___
(6)材料四中,三个国家改革或变法的结果不同,请谈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
(2)材料二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3)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4)材料三中的“变官制”指什么?
【它山之石】
材料四 19世纪末,俄国、日本和中国都相继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在国内自上而下实施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1868年开始,日本向欧美学习,实施大化改新.经过这场改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日本强大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898年6月,光绪帝开始任用维新派进行变法.
(5)材料四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①错误:___;改正:___
②错误:___;改正:___
(6)材料四中,三个国家改革或变法的结果不同,请谈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材料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由材料二“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可知,这种“考试方法”指的是科举制度,这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一大创新.
(3)据所学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材料三中的“变官制”不是指单纯的官僚制度,而是指中国的整个政治制度,只有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才能走向富强.
(5)据所学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叶卡特琳娜二世,这场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8年,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而进行的改革.
(6)本题是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自救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民族危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等.
故答案为:
(1)北魏;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科举制度.
(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任答一个即可)
(4)改革政治制度.
(5)①错误:叶卡特琳娜二世;改正:亚历山大二世.②错误:大化改新;改正:明治维新.
(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自救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民族危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由材料二“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可知,这种“考试方法”指的是科举制度,这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的一大创新.
(3)据所学知,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材料三中的“变官制”不是指单纯的官僚制度,而是指中国的整个政治制度,只有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才能走向富强.
(5)据所学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在亚历山大二世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叶卡特琳娜二世,这场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8年,日本为了摆脱民族危机进行了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而进行的改革.
(6)本题是启示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自救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民族危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等.
故答案为:
(1)北魏;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科举制度.
(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任答一个即可)
(4)改革政治制度.
(5)①错误:叶卡特琳娜二世;改正:亚历山大二世.②错误:大化改新;改正:明治维新.
(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自救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民族危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国近 2020-04-09 …
4.历史线索是观念化了的历史链条,它是由产生重大事件或者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的历史链条。下列年份在中 2020-04-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①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 2020-05-17 …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13分)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 2020-07-25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8分)天地苍茫一根骨(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25分)天地苍茫一根骨庞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 2020-07-28 …
阅读下文,完成1-3题。人文武夷王长青朱熹“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 2020-07-28 …
结合语境,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排比句。敬爱的老师,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 2020-11-02 …
“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朔门古街是穿越历史文化的缩影。温州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改建中保留了朔 2020-11-28 …
历史纪录片的出现,使历史纪录片的出现,使电影具备了记录和传播历史文献的功能,许多历史重大时刻因此被永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