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痴思长绳系日--齐白石的惜时如金齐白石有一方印章“痴思长绳系日”,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时光的挽留与珍惜,他痴痴地想着找根长绳把太阳系住,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痴思长绳系日
--齐白石的惜时如金
齐白石有一方印章“痴思长绳系日”,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时光的挽留与珍惜,他痴痴地想着找根长绳把太阳系住,不让它跑得太快。读此印章,一个天真可爱、童趣盎然、满脑袋奇思妙想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他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做过雕花木匠,最早却成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白石八岁入外祖父办的蒙馆,念了不到一年,便因家贫辍学。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有一回上山牧牛只顾读书,误了砍柴捡粪,吃完晚饭后又取笔写字,被祖母数落一通:“俗语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能怎么办呢?”此番话语齐白石谨记在心,此后再上山去,虽也带了书,却总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捡足了粪、砍够了柴之后,再取下书来读。他老年时有一首诗《忆儿时事》:“桃花灼灼草青青,乐事如今忆佩铃。牛角挂书牛背睡,八哥不欲唤侬醒。”忆的就是砍柴牧牛不误读书的旧事。
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光学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自此齐白石学作诗文便成为自觉,其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他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读书学习的事便都捱到晚上,又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常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读书的环境,却有读书的嗜好,穷人家的孩子读点书,就是这么不容易。正是他这样的勤勉苦读、持之以恒,为日后的诗文创作奠定了基础。齐白石在70岁时曾作诗回忆当年用功读书的情景:“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往事示儿辈》)
随着交游渐广,齐白石得以见识临摹友人所藏的前人真迹,画艺渐进,名气渐增,卖画刻印所得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于是在离家不远的莲花寨下租得梅花祠的房屋,取名百梅书屋,在里面读书、学诗、作诗,一年内作诗竟达几百首,可见用功之勤。
及至五出五归,饱览名山大川,视野胸襟为之开阔,在家乡一带画名大增,齐白石并不就此满足,而是每天读些古文诗词,想从根基方面下点苦功。他有诗道:“结茅岩上北堂居,林木萧疏秋气殊。蚁鼠不来尘不到,借侬补读少年书。”此时他的读书完全是自我砥砺,旨在更为高远的境界了。
齐白石刻有“一息尚存书要读”的印章,这何尝不是他一生勤勉读书的真实写照!他的画有意境,有味道,耐品味,其实远不只是笔墨功夫精到,其诗书画印的浑然合一更使画面增添了味外之旨,体现了全方位的艺术修养。以其幼年不到一年的书底子,能有这般造诣,全是勤奋用功不辍得来。
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齐白石的一幅《却饮图》上有如此题跋:“凡我好友,最怜我爱我者,不在饮食,请以心爱,吾亦心领。孔子云,老者安之;苏子云,每出劳人,不如闭门之有味也。吾年老神倦,不能冒暑热,伤夜寒,作无益奔走。因画此图谨申鄙意,以免见招不应只罪。”此画作于1923年,正值变法时期,词跋足见其不喜热闹的天性,更是他珍惜光阴、闭门谢客、潜心作画的表现。
齐白石每天作画刻印从不间断,只有在双亲病重而又归家无望之时,心乱如麻,不耐伏案,任何事都停顿下来。他曾说:“三日不作画,笔无狂态。”意谓作画要勤奋,每日不停,天天握笔,才会心到笔到,达到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
齐白石刻有印章“要知天道酬勤”,这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艺术的感悟。他曾自言:“我由木匠而雕花匠,又改业画匠,直到如今,靠着卖画为生,略有一点成就,一句话概括,就在一个‘勤’字。”他的画有的题着“白石夜灯”四字,都是在晚上灯光之下画的。张次溪说,白石老人晚年戴着两副眼镜,照样作画不止。这种勤劳刻苦的作风,真是数十年坚持、一以贯之的。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
(选自《传记文学》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齐白石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家人也并不支持他读书,他后来能有艺术上的造诣全靠他个人自觉的勤奋苦读和成年后的笔耕不辍。
B.定居北京卖画期间,齐白石生活穷困,处于谋生的考虑,齐白石接受了陈师曾的建议一改以前冷逸的路子,自创一派,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
C.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作者的议论,既赞颂了齐白石勤勉苦读、持之以恒的艺术作风,也肯定了齐白石在绘画中体现出的全方位的艺术修养。
D.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历程,侧重展现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高洁品格和可贵的艺术精神。
(2)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详细说明。
(3)文末说“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痴思长绳系日
--齐白石的惜时如金
齐白石有一方印章“痴思长绳系日”,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时光的挽留与珍惜,他痴痴地想着找根长绳把太阳系住,不让它跑得太快。读此印章,一个天真可爱、童趣盎然、满脑袋奇思妙想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他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时曾做过雕花木匠,最早却成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白石八岁入外祖父办的蒙馆,念了不到一年,便因家贫辍学。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有一回上山牧牛只顾读书,误了砍柴捡粪,吃完晚饭后又取笔写字,被祖母数落一通:“俗语说得好:‘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要是没有了米吃,阿芝,你看能怎么办呢?”此番话语齐白石谨记在心,此后再上山去,虽也带了书,却总把书挂在牛犄角上,等捡足了粪、砍够了柴之后,再取下书来读。他老年时有一首诗《忆儿时事》:“桃花灼灼草青青,乐事如今忆佩铃。牛角挂书牛背睡,八哥不欲唤侬醒。”忆的就是砍柴牧牛不误读书的旧事。
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光学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自此齐白石学作诗文便成为自觉,其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他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读书学习的事便都捱到晚上,又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常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读书的环境,却有读书的嗜好,穷人家的孩子读点书,就是这么不容易。正是他这样的勤勉苦读、持之以恒,为日后的诗文创作奠定了基础。齐白石在70岁时曾作诗回忆当年用功读书的情景:“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往事示儿辈》)
随着交游渐广,齐白石得以见识临摹友人所藏的前人真迹,画艺渐进,名气渐增,卖画刻印所得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于是在离家不远的莲花寨下租得梅花祠的房屋,取名百梅书屋,在里面读书、学诗、作诗,一年内作诗竟达几百首,可见用功之勤。
及至五出五归,饱览名山大川,视野胸襟为之开阔,在家乡一带画名大增,齐白石并不就此满足,而是每天读些古文诗词,想从根基方面下点苦功。他有诗道:“结茅岩上北堂居,林木萧疏秋气殊。蚁鼠不来尘不到,借侬补读少年书。”此时他的读书完全是自我砥砺,旨在更为高远的境界了。
齐白石刻有“一息尚存书要读”的印章,这何尝不是他一生勤勉读书的真实写照!他的画有意境,有味道,耐品味,其实远不只是笔墨功夫精到,其诗书画印的浑然合一更使画面增添了味外之旨,体现了全方位的艺术修养。以其幼年不到一年的书底子,能有这般造诣,全是勤奋用功不辍得来。
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齐白石的一幅《却饮图》上有如此题跋:“凡我好友,最怜我爱我者,不在饮食,请以心爱,吾亦心领。孔子云,老者安之;苏子云,每出劳人,不如闭门之有味也。吾年老神倦,不能冒暑热,伤夜寒,作无益奔走。因画此图谨申鄙意,以免见招不应只罪。”此画作于1923年,正值变法时期,词跋足见其不喜热闹的天性,更是他珍惜光阴、闭门谢客、潜心作画的表现。
齐白石每天作画刻印从不间断,只有在双亲病重而又归家无望之时,心乱如麻,不耐伏案,任何事都停顿下来。他曾说:“三日不作画,笔无狂态。”意谓作画要勤奋,每日不停,天天握笔,才会心到笔到,达到良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被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光荣称号。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
齐白石刻有印章“要知天道酬勤”,这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艺术的感悟。他曾自言:“我由木匠而雕花匠,又改业画匠,直到如今,靠着卖画为生,略有一点成就,一句话概括,就在一个‘勤’字。”他的画有的题着“白石夜灯”四字,都是在晚上灯光之下画的。张次溪说,白石老人晚年戴着两副眼镜,照样作画不止。这种勤劳刻苦的作风,真是数十年坚持、一以贯之的。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
(选自《传记文学》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齐白石幼年时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家人也并不支持他读书,他后来能有艺术上的造诣全靠他个人自觉的勤奋苦读和成年后的笔耕不辍。
B.定居北京卖画期间,齐白石生活穷困,处于谋生的考虑,齐白石接受了陈师曾的建议一改以前冷逸的路子,自创一派,画风和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
C.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作者的议论,既赞颂了齐白石勤勉苦读、持之以恒的艺术作风,也肯定了齐白石在绘画中体现出的全方位的艺术修养。
D.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历程,侧重展现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高洁品格和可贵的艺术精神。
(2)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详细说明。
(3)文末说“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值得后人用心去研读”,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家人也并不支持他读书”错误,从文章来看,并非是不支持,生活的压力促使祖母对他提出批评,“全靠他个人自觉的勤奋苦读和成年后的笔耕不辍”不符合文意,还有老师的指点,如文章“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有这样的表述;B、“齐白石生活穷困,处于谋生的考虑”错误,原文表述为“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D、非“艺术成就”而是“惜时如金”.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从“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等具体语句可以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为,就是文章与作者有关的精神内涵的一些东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使得后人用心去研读”,这一句非常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极其鲜明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以及崇高的精神品格,齐白石先生无论是在读书作文还是在绘画创作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齐白石先生惜时如金,一生刻苦学习,90多岁高龄之时创作大量的作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这些精神品质,都是一位老艺术家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去学习.
答案:
(1)C
(2)①儿少时家贫辍学,在忙于牧牛砍柴等农家活之际不误读书学习,一有闲时便温习书本、临帖画画;②成年后拜师学画,临摹字画,学作诗文,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晚上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③成名之后,依然自我砥砺,读书、学诗、作诗不辍,常闭门谢客潜心作画,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④晚年即便年事已高、视力欠佳亦作画不止.(每点1分)
(3)这句话把“齐白石的一生”比作“一部厚重的书”,高度赞扬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品格、①齐白石作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留下了众多非凡的艺术作品,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艺术作品与艺术成就值得世人传承.②齐白石的精神品格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惜时如金,一生刻苦读书绘画刻印,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而且数十年一以贯之;他不断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衰年变法,立志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他潜心艺术创作,不喜热闹,纯真朴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3分)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从“除了干些挑水、种菜、扫地的杂活,其主要任务是上山牧牛砍柴捡粪,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偶有闲时,便拿出书来读,把外祖父教的那几本书反复温习,还临摹字帖,背着人画画”“齐白石27岁始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作诗文绘画.胡沁园教他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还把收藏的古今名人字画指点给他看,教他仔细临摹,并鼓励他学作诗文”“为避家乡兵乱、匪乱,齐白石57岁始定居北京.没有官职,更无俸禄,完全靠卖画刻印为生.起初他的画学八大山人,风格冷逸,理解欣赏者寥寥无几,及至听了画家陈师曾的建议,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求画者渐多,卖画生涯红火起来,姓名亦广为人知识”“白石老人心情愉悦,为表达感谢,作画不辍,仅1953年就作画六百余幅.这对于九十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一桩奇迹.直至去世前三个月,还画过一幅《牡丹》,这是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张画.齐白石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作画不止”等具体语句可以齐白石自言一生成就“就在一个‘勤’字”.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为,就是文章与作者有关的精神内涵的一些东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齐白石的一生就是一部厚重的书,使得后人用心去研读”,这一句非常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极其鲜明展现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以及崇高的精神品格,齐白石先生无论是在读书作文还是在绘画创作等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齐白石先生惜时如金,一生刻苦学习,90多岁高龄之时创作大量的作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这些精神品质,都是一位老艺术家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的去学习.
答案:
(1)C
(2)①儿少时家贫辍学,在忙于牧牛砍柴等农家活之际不误读书学习,一有闲时便温习书本、临帖画画;②成年后拜师学画,临摹字画,学作诗文,白天忙于卖画养家糊口,晚上借松油柴火照明苦读.③成名之后,依然自我砥砺,读书、学诗、作诗不辍,常闭门谢客潜心作画,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④晚年即便年事已高、视力欠佳亦作画不止.(每点1分)
(3)这句话把“齐白石的一生”比作“一部厚重的书”,高度赞扬了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品格、①齐白石作为诗书画印皆工的全能型艺术大师,留下了众多非凡的艺术作品,为世界艺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艺术作品与艺术成就值得世人传承.②齐白石的精神品格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惜时如金,一生刻苦读书绘画刻印,用功之勤非常人所及,而且数十年一以贯之;他不断追求更为高远的境界,衰年变法,立志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他潜心艺术创作,不喜热闹,纯真朴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3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50分.请求改+写一篇文章!呵呵,小妹一共就67分,好的给个吉利数66分哈.要求:写一篇600字左 2020-06-27 …
1请提出两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1如醉如痴中的‘痴’是什么意思?2销声匿迹中的‘匿’是...1请提出 2020-06-29 …
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2020-06-30 …
5.这篇文章可谓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答: 2020-07-05 …
征话题作文——痴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存在痴人,以痴为话题文体不限800字 2020-07-05 …
英语翻译前回马首络青春,春我相逢皆故人.今朝出门忽失笑,春如五日之京兆.莺痴碟騃不知愁,惟有杜鹃啼 2020-07-05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cánliú()的石鼓文陶埙(x 2020-07-22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珍惜阅读,便是珍惜历史,珍惜至今cánliú()的石鼓文 2020-07-22 …
作文~哈哈要是关于珍惜的作文珍惜:你的想象力也许预测不到你将来的生活旅程会是多么美好,而欲拥抱这样的 2020-12-05 …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