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本题含有两问,逐问进行解答.第一问,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如“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蛙声歇”“东风”“十日寒”就可判断为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第二问,要体会诗歌中的“情味”,可以抓住诗歌中的人物身份进行理解,诗中的这个人是个“游子”,而季节的变化引发了他的思乡思亲的情感;
答案:
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译文:
最易感知气候冷暖长年离家远游的人,已尝试穿上了单薄的春装,残春三四月间,桃花已凋谢,落红遍地,野梅叶稠阴翠,浓荫中已结出了酸溜溜的梅子.怪不得一夜里蛙声停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天又变寒了.
赏析: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这两句写气侯乍暖,并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诗人很善于选择人与物的典型形象.先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服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暖煦,又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文埋下伏笔.次写“桃花”与“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后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这两句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因前两天气温乍暖,青蛙也为之欢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后是从触觉角度落墨,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正如钱钟书评述的“写春深夏浅,乍暖还寒的情味”,语句清晰,体验真切.
本题含有两问,逐问进行解答.第一问,可以通过诗歌中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如“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蛙声歇”“东风”“十日寒”就可判断为春夏之交乍暖忽寒.第二问,要体会诗歌中的“情味”,可以抓住诗歌中的人物身份进行理解,诗中的这个人是个“游子”,而季节的变化引发了他的思乡思亲的情感;
答案:
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第二问,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译文:
最易感知气候冷暖长年离家远游的人,已尝试穿上了单薄的春装,残春三四月间,桃花已凋谢,落红遍地,野梅叶稠阴翠,浓荫中已结出了酸溜溜的梅子.怪不得一夜里蛙声停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天又变寒了.
赏析: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这两句写气侯乍暖,并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诗人很善于选择人与物的典型形象.先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服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暖煦,又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文埋下伏笔.次写“桃花”与“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后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这两句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因前两天气温乍暖,青蛙也为之欢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后是从触觉角度落墨,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
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正如钱钟书评述的“写春深夏浅,乍暖还寒的情味”,语句清晰,体验真切.
看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梅花虽然不及牡丹那么富丽,秋菊那样娇挺;虽然没有杨柳婆娑的姿态,没有龙爪槐那样屈曲盘旋的虬枝...梅 2020-03-30 …
根据课文(李海沧):阅读熊召政的《踏青赏梅》,然后做题。①报上宣传,磨山梅园是江南四大梅园之首,这 2020-05-13 …
关于取卦的余数与卦象的关系例:观梅占:辰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四点钟左右(申时),邵康节先生正在欣赏梅 2020-06-18 …
取卦的余数如何确定属于哪一卦关于取卦的余数与卦象的关系15-离问题结束还有14天23小时例:观梅占 2020-06-20 …
照样子,把句子换种说法.例如:鲜艳的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开放.改为:在凛冽的寒风中,鲜艳的梅花傲 2020-07-02 …
雪里梅花浩然寻,水结玉黄乱纷纷.生逢腊月初七日梅桂花开在青林.请大神帮我解答这两句话的意思,非 2020-07-04 …
梅花结的果子是什么?中国自古咏梅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谁知道梅花结的果子是啥啊?那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2020-07-24 …
英语投诉信怎么写?邮购的一件衬衫,结果尺寸不对,要求邮购公司寄正确的尺寸衬衫, 2020-11-01 …
有关梅州自然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梅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B、梅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 2020-11-12 …
梅子是梅花开后结的果子吗?梅花结果子吗?结的果子叫什么咧?梅子黄时家家雨的梅子结在什么树上?——都是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