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蓝墨水的上游陈启文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他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具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蓝墨水的上游
陈启文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他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具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去游泳。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鸟。鸟躲在绿荫里。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匹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我一路上看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河谷里的垃圾。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的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咧开了一道道裂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寻觅见一泓清泉了。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其中的“上游”该怎样理解?
(2)在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4)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蓝墨水的上游
陈启文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他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具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去游泳。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鸟。鸟躲在绿荫里。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匹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我一路上看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河谷里的垃圾。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的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咧开了一道道裂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寻觅见一泓清泉了。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其中的“上游”该怎样理解?
(2)在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4)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既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也指二者对后世文坛的影响.
(2)分析某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第④段的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汨罗江畔的求学经历和汨罗江的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秀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美好感情”.结构上是承上启下.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中“鸟儿在歌唱,树默不作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鸣、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运用听觉、视觉来写感受;语言优美灵动,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
(4)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联系上文内容,可以看出“这条绝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①水道和土路都已经被破坏;(2)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3)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
(5)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答出痛惜、焦急、忧虑的感情即可,以给人警醒.联系现实谈传统文化的流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
答案:
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这里的“上游”,既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1分)也指二者对后世文坛的影响.(1分) (能指出他们的“艺术成就的高度”和“对后世文坛的影响”的就给分)
(2)①作者写到自己在汨罗江畔的求学经历和汨罗江的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秀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美好感情,与现在的失去诗意与灵气的汨罗江形成对比,为揭示文章主题作了铺垫.(2分)②承上启下.由河流的充满诗意引出现在环境的被破坏.(1分)
(3)①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2分)
②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汨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2分)③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答“寓情于景”也酌情给分)(1分)
(4)因为汨罗江的水道和河畔的土路都已经被破坏;曾经承载着诗意和灵气的汨罗江不被人珍惜,其中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
(5)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4分)(联系现实略,2分)
(2)分析某个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第④段的内容是:“作者写自己在汨罗江畔的求学经历和汨罗江的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秀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美好感情”.结构上是承上启下.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中“鸟儿在歌唱,树默不作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鸣、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运用听觉、视觉来写感受;语言优美灵动,简洁明快,充满了诗意.
(4)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联系上文内容,可以看出“这条绝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①水道和土路都已经被破坏;(2)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3)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
(5)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答出痛惜、焦急、忧虑的感情即可,以给人警醒.联系现实谈传统文化的流失,要举出具体的事例.
答案:
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这里的“上游”,既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1分)也指二者对后世文坛的影响.(1分) (能指出他们的“艺术成就的高度”和“对后世文坛的影响”的就给分)
(2)①作者写到自己在汨罗江畔的求学经历和汨罗江的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秀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美好感情,与现在的失去诗意与灵气的汨罗江形成对比,为揭示文章主题作了铺垫.(2分)②承上启下.由河流的充满诗意引出现在环境的被破坏.(1分)
(3)①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2分)
②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汨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2分)③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答“寓情于景”也酌情给分)(1分)
(4)因为汨罗江的水道和河畔的土路都已经被破坏;曾经承载着诗意和灵气的汨罗江不被人珍惜,其中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
(5)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4分)(联系现实略,2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蓝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一幅1:4000000的地图上,A、B两城的距离是7.5cm.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 2020-03-31 …
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前往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开A城的距离y(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 2020-04-07 …
写一篇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内容:1.长城现状.2.长城损坏的原因.3.请给出至少两条保护长城的建议 2020-04-11 …
A市在B市的12km的位置,给B市发货的车以40km/时送货,以60km/时返回A市,往返1时10 2020-04-27 …
根据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灭火方法中,可利用“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熄 2020-05-13 …
将大的条形磁铁中间挖去一块中间的一块,放入一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磁铁 将大的条形磁铁中间挖去一 2020-05-14 …
2009绍兴数学中考16题李老师从油条的制作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数学问题:如图,在数轴上截取从原点 2020-05-15 …
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线上每隔10千米有一个小车站.一列慢车上午9点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由甲城开往( 2020-05-17 …
数学题今年十一黄金周AB两个旅游城市接待游客的情况B城比A城少12万人去A城旅游的人数的1/4与去 2020-05-17 …
国务院2010年1月12日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2020-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