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其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

题目详情
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作业帮
(1)图中①表示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其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___,培养液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32P?___.
(2)图中②阶段的目的是___.
(3)在理论上,经离心处理后放射性应该出现在___(B或C),其原因是___.
(4)试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__,仍存在于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含有32P.
(2)图中②阶段为搅拌,加班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在理论上,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经离心处理后放射性应该出现在沉淀物.
(4)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感染,侵染)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细菌外).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故答案为:
(1)大肠杆菌培养液(大肠杆菌)         不含有(或否)
(2)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使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C      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意思对就给分)
①没有侵入( 感染,侵染)大肠杆菌   培养液中(细菌外)
②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